一、家庭教育之道
1、術道結合
中國傳統文化思維方式,講究“術”與“道”的結合,教育亦是如此。
教育之根本,為教育之道與教育之術的完美融合,如果脫離教育之道來運用教育之術,那么這樣的“術”,必成為心術不正。不正,指“道”不正;大道不正,心術必然用歪。
此章之所以講解中國傳統文化“道”的含義,是為了強調“教育之道”的重要性。雖然“道”比較幽深,難以用文字說明,需一定悟性,但“道”是“術”的基礎,所以不得不講。
相反,“術”比較好講,內容具體,用字較多。所以,后面講“教育之術”的章節會非常多,但本章的“教育之道”,卻是最為重要的。
家長多數不是教育行家,究竟何為教育之“道”?何為教育之“術”?稀里糊涂。有家長不知“道”與“術”的區別,以為“教子之道”就是“教子之術”;有的即便搞清楚兩者區別,也還是認為,教育之術實實在在,教育之道玄虛難懂,為大話空話。所以,不少家長心急:教育大道理即可省略,早獲教子之術、得到教育捷徑,那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站不高豈能看得遠?只注重眼前之機巧,忘記教育之根本,不正是現在家長教子困難、孩子怨天尤人的根本原因嗎?萬不可有此糊涂觀念,輕“道”而重“術”,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
為了適應中國的應試教育,不少家長有很好的教育之術,家長們喜歡相互取經、相互學習,卻不知道怎么搞的,用在別家孩子身上效果顯著的辦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卻常常不起作用。
家長們常把這種現狀歸結為:人家的孩子天生聰明或者老實聽話,自己的孩子天性愚鈍或者頑皮鈍劣。焦慮之中的家長四處打聽,想獲得更管用的辦法來讓自家孩子“上路子”。逆反心理特別嚴重的孩子,長期生活在“失道”環境之中,就連一般學校老師也無能無力。
如果家長只求教育之術,表面模仿別人,并未搞清為何如此去做,不知什么是家庭教育之道,即便家庭教育之術再好,起作用的時間也會很短,或者根本不起作用。
比如現在,中國各大小城市都為從幼兒開始的孩子,舉辦了各種各樣的收費興趣班。尤其北京,只要家長肯花錢,小孩肯去,簡直要什么有什么。許多孩子的業余時間被排得滿滿的,不能離開城市,無暇到農村鄉下、到田野森林的大自然中去多玩。
其實,未必所有的興趣班,真的就能讓所有小孩開智。雖然寓教于樂,也以提前傳授各種技能為目的,為標準的教育之“術”。
如果孩子特別喜歡,及早送去上課,就是符合了孩子天性特長的教育之道,效果自然特別好。
相反,如果孩子天性不喜歡,家長因為大多數孩子都送去學習了,怕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花言巧語逼孩子上課,幼兒拗不過家長,也為了討得家長喜歡,不得不去。結果呢?孩子從內心深處產生對課堂教育的反感,對各種學習望而生畏,這種埋在幼兒內心深處的潛意識,孩子因為太小而不會表述,家長也不知道。可是到了小學和中學階段,孩子厭惡學習的潛意識全面爆發,能讓家長目瞪口呆。那時再要扭轉,為時已晚,很困難了。
就國家而言,如果脫離教育“大道”之根本,所有的教育方法、教育之術,都會走向事物反面;對家庭而言,如果父母脫離教育“大道”之根本,所有出于愛心的教育方法、教育之術,也會走向事物反面,甚至孩子被父母的愛心壓迫得喘不過起來,最后產生出仇恨心理。
這就是如果要講“教育之術”,必先講“教育之道”的原因,“道”才是根本。正確的“教育之術”均來自于正確的“教育之道”。
2.靈丹妙藥
何為“道”?
老子《道德經》開篇就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是中國早于西方數千年,對宇宙間一切生物自然規律的哲學解釋。
道,通俗地講,是生成且作用于宇宙間,包括人類的自然萬物、萬事的力量。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一般認為,至少包含了“理念、規律、法則”之類的意思。但老子認為,用人類語言無法解釋“道”,如果可用語言來表達,那就不是原來意義上的“道”了……
名,通俗地講,指宇宙間自然萬物的形象與名份。名,看得見摸得著。但老子認為,如果可以同人類語言去“命名”,那也就不是原本意義上的“名”了……
道,是無形的,故稱為“無名”;物象,是有形的,故稱為“有名”。先有無形的“道”產生出天地,然后再產生出有形的“名”,即包括人類的萬物。這也是成語“無中生有”的本意。
沒人能把“道”用語言解釋清楚,卻不知不覺,所有人都在如此“高大上”的哲學思維中生活了幾千年。
老子的所謂“道”,囊括戰國時期百家哲學之根本,儒家、法家、兵家、墨家等等,諸子百家無一不在使用“道”這個名詞。所以魯迅認為“道”為中國文化之根,而不是被封建統治階級抬高到與皇權并列的儒家文化。當今西方將如此博大深厚的中國文化,縮小為區區一個“儒教”,是美國文化學者對中國文化的淺薄誤讀。
作為家長,如果能在家庭教育中,真正領悟出來究竟什么才是對孩子的教育之道,那么許多家庭教育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曾經在醫院病房遇到一位農村母親,兒子是八零后,畢業于南京理工大學,在南京一家金融公司工作;兒媳研究生畢業后在大學教書,為政府公務員千金。這位兒子十分孝順,幾天幾夜不離母親身邊,贏得病友們的夸獎。
這位母親是江蘇海門鄉下的農民,并不故作謙虛,告訴大家,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卻要求兒子從小每吃一樣東西,都要讓父母先咬上一口,因為如果不這樣,孩子就會變得自私。
學習上,家長沒有能力幫助孩子,卻要求孩子把班級學習前五名的同學帶回家來玩,由母親熱情招待;如果不是成績好的同學,不許兒子帶回家。家長解釋,這不是鼓勵兒子“巴結”,而是因為成績好的同學壞毛病少,鼓勵兒子和他們交朋友,可以學好而避免學壞。
后來兒子想與大城市姑娘談戀愛,父母不同意,說:“我們是農村人,會被城里人瞧不起,如果不平等,你不幸福,我們也不幸福。”兒子把父母帶到女方家里,女方父母平易近人,農村父母歡喜得不得了,成就了兒子的美好姻緣,也為自己帶來了幸福……
這位在教育上比較成功的農村母親,似乎并沒有什么與眾不同的教育之術。她教育成功的真正原因是“道”而不是“術”。教育之道的大智慧,早已融化在她和丈夫樸實無華的心靈里,沒有任何矯揉造作。
所以,中國之道、教育之道,并不一定文化程度高的家長就掌握了,相反,許多沒有高等文化的普通家庭,卻能無師自通。越是自以為有文化的高級知識分子家長,越容易與教育之道背道而馳,因為這些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思想雜念比較多:攀比多、炫耀多、不滿多、功利多,而教育之道是必須返璞歸真的。
許多家長對“教育之道”一頭霧水,四處打聽究竟有什么靈丹妙藥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而那些所謂的好方法,其實都只是“術”,而并非“道”。如果當家長真正領悟出了自己的教育之道,那么所謂行之有效的好辦法將不學自來。相信每個家長都能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創造出更多的教育好辦法。
道,才是家庭教育真正的靈丹妙藥。
3.大道至簡
領悟教育之道的確困難,因為看不見、摸不著,各家孩子有各家孩子的特點,無一定之法。
為了解決中國幾千年后,我們現在家長的“領悟困難”,先哲老子使用了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名”來解釋這個問題,那便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水”。
老子認為水是地球上最接近“道”的一種物質。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意思是:最好的品行,就應該像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我們的家庭教育何不如此?父母如果像水那樣,不以強勢面目出現,不與孩子爭高低對錯,不壟斷家庭話語權,把事物的原委利弊分析給孩子聽,引導孩子正確選擇,如此造福、滋養于孩子,是否更接近于教育之道?
老子說:“(水)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水就是這樣的品行:居住,選擇好的地方;心胸,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與人相處,仁愛而真誠;說話,恪守信用;為政,管理水平很高;做事,發揮很好的能力;行動,把握適當時機。
如果家長用水的這些品行去對待孩子:
“居,善地”。家長像孟母三遷那樣為孩子選擇有良好教育環境的居住之地……
“心,善淵”。家長心胸寬闊,在孩子面前經常保持沉靜理智,對孩子多觀察,少責罵,偶爾露崢嶸……
“與,善仁”。家長仁愛、寬厚、真誠,在孩子面前做一個和藹善良的人、一個有仁愛精神的人、一個能夠幫助別人的人,而不是做一個讓孩子害怕、憎恨、敬而遠之的人……
“言,善信”。家長恪守信用,在家按規則辦事,說到做到,從不朝令夕改,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從不對孩子一套對自己一套 ……
“政,善治”。家長做事情井井有條,身教重于言教,對自己和孩子的家庭管理水平很高……
“事,善能”。家長行動能力很強,說到做到,用自己的落實能力言傳身教……
“動,善時”。家長善于把握適當的教育時機……
所有的“如果”加在一起,每位家長的教育是否能更接近于家庭教育之道呢?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無尤。”
水,因為從來不去爭斗,所以沒有過失。而我們做家長的可以反思一下自己,誰沒有被自己孩子氣得七竅生煙過?只有不與孩子爭斗,家庭教育才能沒有過失啊!
萬物之中水是最簡單的,連個形狀都沒有,給他什么形狀,它就是什么形狀。正如家庭教育,也應該這樣,父母把自己當成水,孩子是器物,孩子是什么特點,父母就把自己變成適合于孩子的樣子。如果說水的特點是“隨遇而安”,那么家長就應該“隨子而安”。
水,順勢成形,沒有固定模樣,所以無孔不入,自由流淌;家庭教育同樣如此,隨著孩子的性格特點,家長隨時變化教育方法,點點滴滴的教育無孔不入,如天空飛鳥,自由翱翔。
家長如果真正做到“水”的德行,家庭教育的力量之大,定會超出預期。
老子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意思是說,水是天下最柔弱的東西,但水流動遇到阻礙的時候,它會迂回百折的前進,而且在流動的過程中接納百川,凝聚力量。其積蓄的力量是很驚人的,如果攻堅的話,沒有能夠勝過它的。
當我們的家庭教育也像水那樣孜孜不倦、不折不撓、匯流百川之后,終有一天,也能看到像水一般巨大的教育力量。
“上善若水”。上善,是“道”的另一種稱謂,表示具有了高貴品質道德,達到了這樣的境界,就表現出了“水”的道德品質。
所以,老子認為人類應該像“水”學習,當具備了水的品質的時候,也就擁有了最好的品行。同樣,當家長具有了水的品質,也就擁有了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道德經》)。真正的教育之道(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都是極其簡單的,當我們把復雜冗繁的表象層層剝離之后,教育大道就顯現出來。
如果發現一個道德品質好、精神身體好、學習成績好的孩子,觀察其家庭,其父母文化程度并不一定很高,甚至根本不懂教育理論,但他們一定具備“水”一樣品質的家庭教育,因為大道至簡。
4、一以貫之
孔子有一則著名故事。
有一天,孔子對得意門生曾子說:“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是孔子最早的弟子之一,名參(shēn),字子輿,參與《論語》編制,曾子在儒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尊奉為“宗圣”。
孔子對曾子說,我講的“道”,是由一個基本思想貫穿始終的。但這個“一”究竟是什么?孔子沒說,大家也不理解,都跑去問曾子,誰讓曾子是孔子的好學生呢!
曾子替老師作解釋:“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此“忠恕”不是簡單的“寬恕”,大體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
曾子居然把老師的這個“一”解釋為“忠恕”兩字?對嗎?既對也不對。此兩字至多只能理解為做人的行為準則之道,并不能代表老師“一”的全部含義。想必曾子心知肚明,只因說多了問者也不懂,只好如是說。而孔子的“一”,如果真的可以用兩個字來解讀,那就不是“一”了。
儒家與道家其實相通,老子比孔子年齡大得多,孔子曾經見過老子一面,對老子評價極高,說自己就像見到了天空中不斷變化的神龍。如果老子當時尚存活于世,有可能對孔子會心一笑。因為老子的“道”,與孔子的“一”相通。
老子曾經說過:“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一,即原初者,化一者,即道。式,是古代占卜用的工具。老子的意思是:圣人以“一”作為觀察天下萬物的工具。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九章說:“天空得一而清虛,大地得一而安穩,神只得一而顯靈,江河得一而流水,萬物得一而生長,王侯得一而天下歸正。”
老子的“一”和孔子的“一”,是一個意思。甚至可以這樣說,孔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道”的哲學思想。
果不其然,孔子在另一個場合對學生子貢說:“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
子貢名字叫端木賜,所以孔子叫他賜。孔子問他,“你以為我是學得多了才一一記住的嗎?”子貢回答,當然啦,難道不是這樣嗎?孔子說:“非也。予一以貫之”
孔子否定自己是看多學多了知識,然后才一一記住。他說自己是“一以貫之”,用了一個根本的“一”,把所有的知識貫穿始終。這個“一”,顯然不是曾子解釋的“忠恕”,不是人的行為準則。
孔子的“一”到底是什么?無人說得清楚,常被解釋為是一個可以貫穿于事情始末的根本性道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一”,人世間有大大小小無數個“一”,只要我們真正找到了這個可以貫穿始終的“一”,許多矛盾迎刃而解。
同樣,家庭教育之道,也應有貫穿始終的“一”,否則將很難把正確的教育理念堅持到底。
筆者是把“尊重”兩字作為家庭教育的“一”來看待的,也就是大標題《尊重孩子的生命》。
當然,世界上一定存在不想生孩子的丁克家庭,但為何大多數家庭都選擇了生育孩子?無論何種原因,有一點是肯定的——不是尚且不存在的孩子想要出生。天下父母選擇要孩子的原因可能各種各樣,卻唯獨不是孩子本人。
所以,家長們并沒有征求孩子自己的“意見”,就選擇生下了孩子,如果孩子將來不快樂,人生無趣,會不會“怪罪”父母的“獨斷專行”呢?
做父母的因自己的各種“需要”而給了孩子生命,從一開始就是作為父母的主觀想法,有什么理由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孩子呢?如果這個孩子不能給自己或家族帶來榮譽,有什么理由責備孩子呢?
更何況,孩子先天所有的優缺點,全部來自于父母,自己別無選擇。家長如果對孩子不滿意,首先應該對自己不滿意。無論如何,是家長要求孩子出生,不是孩子自己要求出生的。
孩子出生,原本就是個“無中生有”的奇妙過程,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無中生有、有中生無”的過程,也就是一個“時間”過程。這個時間過程的全部,本應既不屬于父母,也不屬于任何人,只屬于生命自己。
所以,尊重孩子就是尊重生命,只有尊重了生命,才能讓家庭教育良性循環。家庭教育良性循環了,孩子生活快樂,感激父母給了自己生命,將來自然會產生感恩父母的心情。
家長如果滿懷歉疚的心情,尊重孩子,善待孩子,不望子成龍,發揮孩子特長,即便將來孩子不能出人頭地,不能成為社會上的所謂“成功者”,只要做到讓孩子自食其力,并喜歡自己的人生,喜歡來到人間“旅行”,而且“旅行快樂”,應該也就可以了。
所以,家庭教育“一以貫之”的“一”,其實就是最簡單的“尊重”。必須尊重孩子的生命,而不是家長通過生養孩子來尊重自己的生命。
只要家長真正想通了這個道理,真正把孩子當成了另外一個獨立生命來對待,做到了對自己孩子的尊重,那么一切對孩子的不滿和失望,是否都能煙消云散呢?
家長放下對孩子的私利期望,放棄對孩子的私利理想,就會分享到孩子成長中的快樂,體會到孩子成長中的痛苦。以尊重生命的態度“一以貫之”對待孩子,家長就會從高高在上的所有者身份,變成平等相處的監護人身份,孩子可以獲得更加健康的成長環境。
總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事做人都要以“道”為根本,教育理念比教育方法更為重要。
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教育之道,任何家長都可以根據不同孩子的不同特點和不同生活環境,創造出適合于自己孩子的、行之有效的不同教育方法,從而掌握真正的教育之術,培養孩子成材。
二、國家教育之道
1.科考歷程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道”與“術”的結合。小到家庭教育,大至國家教育,教育之道均為教育的靈魂與根本。如果脫離教育之道來運用教育之術,那么這樣的“術”,必將走上歪路邪路。
考察中國唐代教育,首創科考制度,目的是為了在全國范圍內不分貴賤地選拔國家棟梁之材。教育思想走上正道,國家哪能不興旺發達?此科考之術既然符合國家治理之大道,那就不可能是封建文化糟粕。
可是發展到后來,儒家官本位文化控制了國家教育,“讀書做官”成為教育的唯一目的,科考競爭無比激烈。為了錄取公平,大清朝廷統一評分標準,程序化的“八股文”應運而生,全然違背了初唐時期國家選拔人才的教育正道,小說《儒林外史》就是當時學子的真實生活寫照。
清代的“八股之術”無需將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出來的官員未必都是人才,無德無能的官員比比皆是,賣國求榮的官員多如牛毛。清朝著名大官李鴻章、曾國藩所搞的洋務運動,并沒有從根本上為國為民,他們始終以保住官爵為首要,充其量也就是智商極高、眼光更遠的“精致”利己主義者罷了。儒家官本位教育之道,毀掉了中國在兩次世界工業革命時期科學發展的機會,成為中國官場腐敗、經濟落后于西方工業社會幾百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封建社會的科舉考試之術,發展到清代,由于脫離了國家教育正道,完全成為封建文化糟粕。
當今中國,國家大力推行科學教育,汲取古代科舉考試中“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教育機制,用高考的辦法選拔人才,原本也是不錯的“教育之術”。只要走教育正道,按國家發展所需要的用人層次,控制好各類大學、大專、中專的錄取比例,將普通高等教育與專科技術教育相結合,使各類學生朝著中國傳統的“學以致用”方向培養,朝著毛澤東提出的教育方針發展,中國教育應該可以健康有機發展。
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說:“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此外他還有許多關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誨,這些都是中國社會主義教育之康莊大道。
國民教育之性質,從首創者德國開始,原本就應該是社會重要的福利,目的是通過全民科學文化水平提高來增強國家實力。
不料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在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同時,學習美國,采用部分自由市場經濟的辦法來“搞活”教育,逐步把全民教育變成了教育資本化的盈利手段,生源成為學校“教育資本主義”的盈利商品。
中國市場化教育改革,表面上是為解決教育資源的缺乏,實際上,相當于足球比賽,裁判見大家都在爭奪一只足球,于是臨時改變規則,讓運動員每人都可以從自己手上花錢買到足球,結果人人自己玩球,裁判員發了大財。
這種從根本上違背社會主義性質的教育之道,不斷提高大學學費,不斷放開大學錄取名額,造成了從八零、九零后開始的教育與生產勞動嚴重脫節。
雖然這批學生不乏優秀之才,已經成為中外許多知名企業的科技中堅力量,但由于社會對不同專業的需求量問題,很多學生不能學以致用。
許多高校畢業生,無技能、無專長,書本知識無處可用,成為“無用”學生。
而于此同時,又有許多鄉鎮私企招不到大學生。因為小資本家給的工資太低,沒有休息時間保證,大學生們多不屑到一無社會地位、二無經濟利益、三無休息的地方去被殘酷剝削。
國家從根本性的教育指導思想之道上出現了嚴重偏差,由高考指揮棒所決定的“應試教育之術”自然會越來越變態。
現在的家長,并不擔心孩子上不了大學,因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高中生都有大學可上,而是擔心上不了重點大學和熱門專業。大學文憑從擴大招生開始就不值錢了,全國只剩下寥寥無幾的幾所名牌大學文憑,以及熱門專業的文憑還算值錢。
這樣一來,中國學生對名牌大學和熱門專業的競爭更加激烈。學校應試教育只能圍繞選拔競爭打轉,無暇考慮學以致用。中國教育從根本上背離了毛澤東的教育思想,學生變成了學習競爭機器,學了一肚子過剩知識。
有八零后和九零后學生痛苦地說:“我們十幾年晚睡早起,好像生下來就是為家長和老師用來對付高考的……”本來挺好的“教育之術”,變成了對學生的精神摧殘之術,當今中國教育指導思想不正,教育之術必然隨之走上了邪路、歪路。
背離毛澤東正確教育大道之后,中國教育出現了惡性競爭。理科試題越來越難,老師道高一尺學生魔高一丈,還是難以分出優劣。文科試題出現“新八股”,機械式答題,腦筋急轉彎式答題……不徹底消滅學生正常的想象力、理解力,創造力誓不罷休。為了把學生智力分出“高中低”三個層次,必須做到高考成績“兩頭小中間大”,老師們絞盡腦汁編寫更難、更怪的試題目來考倒學生,師生成為對手和敵人。
中國現在的應試教育已經走向極端,只怕越來越難以為繼,如果造成更嚴重的后果,甚至危及到學生生命,估計就走到盡頭了。
2、科考發展
未來中國教育將如何發展?有可能向兩種極端變化。
一種極端是:如果國家政治向強化社會主義公有制方向發展,那么不一定會完全取消公平高考和應試教育這樣一些傳統“教育之術”,但一定會糾正教育指導思想,重回教育正道。
社會主義的教育正道,應該是符合社會用人需要的多層次教育和多層次辦學。只要國家提高包括工人在內的技術人員待遇,一定會有許多家長和學習成績比較好學生,主動選擇報考動手能力要求比較高的技術學院,而不一定非要去競爭以科學理論學術研究見長的普通高等教育。
這樣一來,專科院校培養動手能力較強的科學技術人才,本科院校培養理論研究水平較高的科研人才,北大、清華進入世界一流大學指日可待。
中國只有在恢復了毛澤東教育指導思想的時候,才能真正回到教育的康莊大道上來。
到那個時候,中國即便還保留一定程度上應試教育,學校也一定會進行“分層次”教學改革,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從德智體三方面健康成長。因為,學校只有培養出了有文化的社會所需要的各類勞動者,畢業學生在社會上供不應求,才能給學校帶來榮譽,而不是像現在,只有高考錄取率才能給學校帶來榮譽。
這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與“教育之術”的完美結合,如果這樣,中國制造和中國科技,將世界無敵!
另一種極端是:如果國家政治繼續向私有制度發展,那么取消傳統高考和應試教育這樣的“教育之術”指日可待。
如果中國決定照搬美國式的私立與公立學校“雙軌制”教育體制,將會以很快速度“糾正”所謂的應試教育“錯誤”。因為中國現在的教育,帶有很多社會主義特色,必須把教育中的社會主義特色“糾正”掉,資本主義中國才能全面完成與資本主義美國的全面接軌。
目前中國以公立學校為主,私立中學主要強化英語教學,教學總體水平不如公立重點中學,而大學很少為私立。如果不廢除高考,中國有錢有權人的子弟就只有與全中國成萬上億的學子競爭最好的免費教育資源,這樣一來,如何像美國那樣保證富人和官僚子弟的精英學習特權?
毛澤東從來就認為,中國舊社會愚昧和落后的原因,是由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教育才成為“貴族和資本家的專利”,于是“生出了智愚階級”。
而美國雖然沒有“教育與勞動”的“脫節”,但他們打著民主平等的旗號,設立了許多只有富豪和世襲官家子弟才上得起的私立學校,對少數上得起這些學校的學生進行精英教育,讓普通老百姓孩子在公立學校里大玩特玩,自覺甘當“智愚階級”。金錢面前人人平等,是美國雙軌制教育體制的本質。黑人奧巴馬的白人家長母親,如果沒有錢讓兒子從小就讀于私立學校,奧巴馬是不可能當選美國總統的。
從學校教育開始,美國就通過金錢來進行分類教育,“民主平等”地將富豪官僚子弟送進了上流社會。因為美國確立了如此赤裸裸的國家階級教育指導思想,才相應采取了中學推薦與大學錄取相結合的“教育之術”,以保證上流社會資產階級接班人的血統純正,同時又保證了國家高科技的發展。這與文藝復興時期,就讀于歐洲建筑學校的均為貴族子弟,是一個道理。
中國只要從國家政治上改變了無產階級專政性質,走上與美國一樣的教育之路的可能性極大。因為無論什么國家,教育的階級性都是無法抹殺的。
中國家長多數為工薪階層,會擁護美國教育體制嗎?如果將來中國教育真的變成了美國模式,從高校錄取方式到學校教育方式全部接軌,也許很多家長和學生不僅不會喜歡美國式的輕松學習,反而后悔,珍惜起現在中國教育部對所有學生提供的“精英式”應試教育,寒門弟子會渴望再有高考的公平競爭機會……
國家的教育之道和教育之術,作為普通家長,是沒有辦法控制的。家長和學生所能夠控制的,只能是自己的家庭教育。家長要時刻關心國家教育政策的細微變化,力求具備超前思維的能力,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家庭教育目標。
2016.7.6
【作者簡介】宋曉萍(1955-) 筆名平子,南京市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現代文學研究會會員,曾任教師、新聞編輯記者、企業管理干部,發表文學評論、散文、新聞報道和學術文章數百篇,著有:《中國經典故事系列·經典神話解讀》,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張文木:教育要講政治、重實踐——在《人民公開課》出版學術研討會上發言
2017-10-26一個人民:請不要把自卑傳染給孩子們——我國教育在系統傳授民族自卑
2017-06-12前騰訊副總裁為女兒訪遍英美名校,發現最核心、最重要的教育只教一件事
2017-05-04?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