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破土編者按】在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政府開始鼓勵青年人嘗試互聯網創業。李克強總理曾多次強調互聯網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為很多青年人提供了創業平臺,實現了人生夢和事業夢。但是如果沒有強大的資本支持,互聯網創業成功的幾率有多大?很現實地說,微乎其微。因為小企業不僅承擔風險的能力弱,敏捷性也沒有大企業強。敏捷性的三大來源是持續交付、大數據、開發-運維。由于這三項能力對技術要求高,沒有雄厚資金的初創企業很難雇得起具備這些能力的人,因此缺乏敏捷性在所難免。而正是因為互聯網創業不僅失敗幾率高,并且沒有繼續擴展的可能性,BAT(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騰訊Tencent的簡稱,意指互聯網三巨頭)才放心讓它們瞎折騰,反正做大了就等著被BAT收購。
麥肯錫的分析矩陣顯示,敏捷性需要企業能力的支撐
越來越冷的市場環境終于全面波及了互聯網創業者們。汽車類O2O一片哀鴻遍野,P2P網貸集體關門跑路,手機游戲倒閉狀況慘烈。但即便在這樣的行情世道,筆者的一位朋友仍然滿腔熱情地準備開始互聯網創業。“萬一做成了呢?”可能每個創業者都懷抱著這樣一個——即便渺茫的——希望??墒?,這個“萬一”,這個即便渺茫的有朝一日大富大貴甚至開創出下一個互聯網商業帝國的可能性,它真的存在嗎?
《精益創業》把創業的過程總結為“構建-度量-學習”的循環:從一個點子(idea)開始,創業者快速構建(build)出一個產品(product),其目的是在真實用戶和市場身上做實驗,通過度量(measure)得到數據(data),然后從數據中學習(learn)產生更多的點子,深化或調整創業方向。一般認為,沒有大把資源和用戶基礎的初創企業,優勢是“船小好調頭”,靠著靈活性快速試錯和調整,從而發現尚未被大企業占領的藍海市場。
然而麥肯錫的研究報告指出,規模小的企業未必自動成為靈活的創業者(start-up),倒是有可能陷入(trapped)“既小又慢”的狀態無法自拔;而規模大的企業也未必總是緩慢的官僚機構(bureaucracy),也有可能是“大且靈活”的敏捷(agile)組織。這對于創業者來說可不算好消息:本來承擔風險的能力就已不強,如果再沒有敏捷性,“試錯”豈不直接就成了“犯錯”?那么,進入互聯網世界,企業的敏捷性究竟從何而來,普通的創業者能得到這種敏捷性嗎?
敏捷性的第一來源是持續交付(Continuous Delivery)。為了快速、頻繁地在真實用戶身上做實驗,軟件開發就不可能是一錘子買賣。一個敏捷的互聯網企業必須能快速地修改自己的軟件,頻繁而無痛地發布新的版本到最終用戶。一些著名的互聯網產品甚至能做到每天發布上百次。持續交付這事說起來容易,要想真正做到,需要管理、設計、開發、測試、運維等各個環節具備相當高的能力水平。僅僅舉個基本的例子:如果沒有高度自動化的測試能力、軟件功能靠人來測試,每天把功能測上十幾遍都不可能,何談持續交付?而自動化測試的能力,就已經不是輕松能得到的了。
敏捷性的第二來源是大數據(Big Data)。實驗是為了得到數據、并從數據中學習。一個敏捷的互聯網企業不僅要隨時掌握用戶的一舉一動,而且要及時分析出用戶行為數據背后暗含的意味,從數據中推導出支撐決策的洞見。這整個過程涉及到數據的采集、存儲、分析與呈現,不僅對技術要求高,而且需要統計、分析的知識。有大數據技術與方法支撐的商業決策,比起幾個帶頭人拍腦袋出主意,質量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而為持續交付和大數據提供保障的,則是強大的開發-運維(DevOps)體系?,F代互聯網企業的運維(Ops)角色早已不是傳統觀念中的“網管”,而是掌握部署、集群、監控、安全、數據、云等多種技能的高技術復合型人才。為了支持快速、頻繁的實驗和調整,運維工作中大量操作都被自動化,因此運維人員同時也需要具備相當程度的軟件開發(Dev)技能。這樣一個人才,身價之高自然也是可想而知。
由于持續交付、大數據、開發-運維這三項能力對技術要求如此之高,初創企業很難找得到、雇得起、留得住具備這些能力的人,因此無法頻繁實驗、無法用數據支撐決策,缺乏敏捷性也就在所難免。缺乏敏捷性的初創企業,不僅失敗幾率更高,而且即使幸運地做到了一定規模,實際上除了等待被收購之外并無繼續擴展的可能性。從金字塔上段來看,國內的“獨角獸”企業近半已被BAT三家巨頭控制,剩下的獨立企業也早已成BAT們虎視眈眈的對象。達到獨角獸規模的企業尚且如此,更何況白手起家的小企業呢。
既然已經知道初創企業顛覆不了市場,高高在上的巨頭們也就有了壓價的底氣。在經濟規律的作用下,小魚和蝦米們被吃掉時的回報,越來越像是給創業者們開了一份合理的工資;至于創業中的風險,那就由創業者們自己去承擔了。于是互聯網巨頭們既收獲到了“萬眾創新”的好處,又不用承擔創新的風險成本和社會成本(比如創業者的五險一金),自然是何樂而不為。當然,有套路的創業者也不會自己去承擔創業的風險,而是用一筆又一筆天使投資把自己變成“連續創業者”——說白了,換個辦公室打工而已,還要自己付房租水電。
說回筆者這位滿腔熱情要去創業的朋友。筆者問她想做什么生意,她躊躇滿志地說:想做個互聯網上定制服裝設計的平臺,現在就缺一個搞互聯網的和一個搞服裝的……我誠懇地祝她生意興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