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原標題:“熔斷”幾萬億,這樣的“試驗”誰承擔得起
2016年新年上班第一周,有一場“試驗”花費了幾萬億元人民幣。4個交易日,新推出的熔斷機制就啟動了4次,其中1月7日的二度熔斷使得當日的交易時間僅有短短15分鐘,整個市場就收市了。放眼全球,中國股市獨一無二!“熔斷”一時成為熱詞,各種段子滿天飛。調侃背后是憤怒,不少專家、網民呼吁:“取消了吧!”
這次,證監會迅速聽取了民意,緊急研究后于深夜叫停了“熔斷”。但是,股票市場市值幾萬億已經打了水漂,這樣的代價,好像不是一個“暫停”就能交代的。
金融市場,如今已經是一個國家不可缺少的生產要素市場、市場經濟下溝通諸要素市場必不可少的一環。股市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相信監管部門比誰都清楚。這個市場對我國來說是新事物,很多方面有待成熟。因此,任何機制上的變化都要慎之又慎,“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除非實踐證明有效可行。
不客氣地說,熔斷機制的出臺如此倉促,公眾難免懷疑征求意見程序“走了過場”,也讓人看到當下許多“拍腦袋”決策的影子。
證監會負責人表示,中國股市引入熔斷機制是在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發生以后,應各有關方面的呼吁開始啟動的,有關方案經過了審慎的論證并向社會公開征求了意見。征求意見時反對意見不絕于耳,機制推出后4天就被市場輕易地投了“否定票”,真不知道為何還敢說“經過了審慎的論證”和“向社會公開征求了意見”。如果真是這樣自信,公眾可以有這樣一種疑問,這是不是在扎扎實實“走過場”?想想熔斷機制推出前那些被忽略的逆耳忠言;想想不經過充分市場模擬就敢推出的“自信”,有沒有人臉紅出汗?
“拍腦袋”決策之所以屢禁不止,監督缺乏、問責不力是根本原因。行政問責有多種,刑事問責也有規定,對于類似事件,問責部門是不是該拿規矩的尺子量一量?
知錯就改,還是好同志,對暫停熔斷,我們可以點個贊。但一碼歸一碼,錯誤決策帶來的負面影響和真金白銀的巨大損失,乃至對整個經濟的損害,也該有人來擔責。更要反思的是,決策在征求民意的過程中,怎樣才能不糊弄人?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楊斌:三大證劵公司幫助美國做空中國股市違法被罰、網上激烈爭論暴露出缺乏金融戰爭意識的危害
2017-08-20?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