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煤老板下井視察的時候發生塌方事件,煤老板和工人一道被困在井下,餓極無奈,煤老板提出用一個工廠來換工人手中的一個饅頭,工人不干。我們大可不去考證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只是借此說明糧食的真實價值。
過去十幾年,雖然官方數字顯示中國糧食產量一直持續增長,但同時糧食進口量也持續增加,糧食自給率已經大幅下降。近期國家宣布土豆主糧化,以及歷史性地開放從美國進口大米,也從側面證實了中國糧食安全出現了危機。
任教于美國霍華德大學經濟系的許準教授,基于世界歷史格局的視野為我們指出了3點事實:其一,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外圍國家的糧食安全已經牢牢掌握在了核心國家的手中,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世界;其二,從整個世界來看,綠色革命帶來的糧食產量增長的潛力已經基本在過去幾十年里耗盡,未來的糧食供給總量增長困難,甚至可能下滑;其三,中國人均熱量攝入出現顯著下滑,中國社會未來可能面臨營養危機與健康危機。
許準教授指出,導致中國糧食安全危機的主要原因不是技術,而是新自由主義在中國泛濫的后果。因此,解決危機的根本出路,在于重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正文:
最近中國決定歷史性的開放對美國大米的進口,這個消息在關心中國農業和糧食安全的群體中間,引發了不少討論。討論的焦點在于中國自己的糧食安全,比如說在有高度補貼的美國大米的沖擊下,中國的絕大部分糧食自給的目標是否能夠繼續實現等等。這篇短文則是要從另一個方面,探討這樣一個問題:就算撇開美國大米的進口(和大量其他從美國的糧食進口),中國的糧食是否就能夠安全了呢?
實際上,我國輸入美國糧食在歷史上還有過一個更著名的例子。就在上世紀的解放戰爭后期,國民黨政府的糧食供應出現了問題,美國這個時候就對國民黨展開了援助,國統區部分城市居民能夠去領一些美國面粉,勉強度日。一大批進步人士都反對吃美國糧食,其中就包括后來英年早逝的進步作家朱自清先生。
我這里要指出的是,來自一個世界資本主義中心國家的糧食,出現在了落后農業國家的土地上,這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現象。在資本主義出現之前的大部分時候,糧食貿易是有限度的;就算到了資本主義的前期,一般也是落后國家為中心國家低價供應各色原材料(包括糧食)。然而到了二戰后這個歷史時點上,糧食格局出現了逆轉。
為了方便理解,各位讀者可以看看下面的圖一,這里面比較了各個大洲在1961年和2009年的谷物凈出口總量。總體上看,這張圖反映出兩個基本趨勢:一個是,從二戰后到現在,發展中國家集聚的亞洲,非洲逐漸的依賴大規模的進口糧食;第二個,發達國家集聚的歐洲,美洲(主要是北美)等,實現了大規模的出口,從而整個世界的糧食得到了平衡。
這個歷史巨變背后有很多重要的政治經濟因素,這里不一一展開。但是明顯的趨勢是,發展中國家,或者說在資本主義體系里面的外圍國家,普遍都失去了糧食安全,他們的糧食安全,都牢牢把握在了資本主義中心國家手中。
在這個巨大的世界歷史潮流中,新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例外。從建國以來,在大部分時候我們都秉持了糧食自給的原則,把食物生產放在了重中之重,中國也就沒有被卷入到世界糧食生產和分配的網絡中。然而這一切在近十幾年來,卻逐漸出現了根本性的轉變。
生產:現有模式下碰到了增產瓶頸
從官方數字來看,過去十幾年里中國的糧食產量一直在穩定增長,已經超過了每年6億噸,所以即使進口數量也在快速增長,總體上看,糧食安全還是有保障的。比如說,2012年,中國生產了大概6億噸糧食,同時,我們通過國際貿易,凈進口了大約1.2噸的糧食。要注意的是,這個數字里面不僅包括谷物和大豆等直接的進出口,也包括植物油等間接的糧食交易)。換句話說,在中國總體消費的7.2億噸糧食里面,能夠自己生產6億噸,那么自給率就是6/7.2=83%。當然這個數字還是相當高的,但是跟過去比較,就能發現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下滑,比如在整個80,90年代,按照官方數字測算的中國糧食自給率基本都在95%以上。
除了這個表面的問題之外,中國的糧食產量的官方數字本身也有嚴重的問題。簡單的說,自從人民公社解散之后,面對千千萬萬的小農生產,過去一度采用的直接統計產量上報的做法已經無法實現了。所以中國的糧食產量就只能采取一種估算的方法,即在全國抽樣統計糧食的畝產量,然后統計全國上報的糧食播種面積,最后的全國糧食產量就是這兩者的乘積(糧食總產量=單位糧食產量X糧食播種面積)。
這樣的做法只能保證一個因素的準確性,那就是國家統計局負責的實割實測的畝產量統計。但是在沒有農村集體生產的情況下,要統計全天下的糧食播種面積,何其難也!地方部門既沒有意愿也沒有能力去真的每年量度實際的播種面積,所以往往是按舊的數字上報,甚至是直接弄虛作假。在國家從本世紀初開始有了對糧食耕種的補貼之后,這個作假的動力是更加充足了。
我與張維,李民騏兩位學者在2014年發表的文章里面(見注解2),就詳細探討了現存糧食產量統計的問題,指出過去這些年的所謂糧食產量十幾年連增是不可能的。我們提出了另一種測算糧食產量的方法,即通過糧食的各種最終用途來反推實際糧食產量。在這里我不贅述我們的方法,只是把主要的結果復制在下面的圖2。根據我們的測算,中國的糧食產量在近10年實際上是陷入停滯了,艱難維持在5億噸左右(而不是增長到了6億噸)。
在下面的圖3中,我們把利用官方數字計算的糧食自給率和我們測算的數字計算的自給率放在一起。很明顯,不管是采用官方的數據,還是我們測算的數據,中國的糧食自給率都在本世紀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如前所述,2012年的官方數字計算的自給率已經跌到了83%,而如果用我們計算的實際產量,自給率已經跌破了80%。我們下面將要論證,這個糧食自給率在未來還有相當可能會繼續下降。
如果說中國的糧食產量已經陷入停滯,增產是否能夠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呢?應該說,單純靠綠色革命的推動(化肥,灌溉,高產種子),或者說幻想通過某種神奇的技術來大規模增產,應該說是不太現實的。在1970年代,要每公頃增產一噸糧食,只需要多投入大約100瓦的機械動力,增加不到10公斤化肥,同時配合少量的灌溉投入。但是到了如今,我們需要多出甚至幾十倍的經濟投入,才能得到同樣程度的單產增長。從整個世界來看,綠色革命帶來的糧食產量增長的潛力已經基本在過去幾十年里耗盡了。
此外,提高復種指數,比如多種雙季作物,也可能可以提高產量,然而同時雙季作物需要比單季作物更多的物質和人力付出,所以其經濟效益往往不如單季作物。在市場決定一切的今天,很難想象農民會為了糧食安全作為自己的生產目標,比如嚴海蓉和陳義媛在湖南的田野研究中就發現盡管政府大力推動,農戶卻大多是不愿意種植雙季水稻的(注解4)。
實際上,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長期伴隨著巨大城鄉差距,在農村集體被解散之后,中國的農村實際上處于不斷的衰落之中。保守的來說,隨著勞動力的不斷流失,毛時代的遺產逐漸用完,中國的糧食產量有可能已經到達了歷史的高點,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里不太可能超過5億噸這個水平。
消費:出現了熱量空缺
那么如果長期的產量增長不現實,糧食的消費又如何呢?
國際上早就有一些猜測,認為隨著中國收入水平的提高,糧食消費量也會跟著迅速增長。這個猜測有一定的道理,然而,中國的另一個現實卻是,在過去一些年里,人均熱量攝入已經出現了顯著的下降。這里面自然有生活便捷,體力活動減少的因素,然而我和張維在2015年發表的論文里已經分析指出相當一部分原因是來自于生活成本的上升壓縮了基本的食物開支(見注解5)。
基于這篇論文,圖4呈現了過去30年來中國人均每天的熱量攝入。一個基本的趨勢是,中國人均的熱量攝入已經在過去10年里一降再降,已經跌破了2000大卡的水平。這可能預示著一個嚴重的營養危機的開端,但是這里我們要關注的是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長期來看熱量需要回復到一個公認的正常水平,比如2300大卡。那么也就意味著大約需要從2011年水平提高300多大卡。可別小看這一點熱量,根據我的估計,取決于具體的食物比例,這個熱量空缺的填補會產生少則3000萬噸,多則兩億噸的新增糧食需求。
由于中國的產量增長潛力有限,這里面的需求大部分到頭來都需要從國際市場上解決。而整個世界目前的糧食出口量(包括大豆在內)一年滿打滿算也不會超過4億噸,而且如我們之前所述,很多發展中國家正依靠這些世界市場出口來維持糧食供應。所以中國的糧食問題很難想象在長期內能夠由進口來解決。就算撇開政治因素,世界就這么多供給,我們能上哪另外挖出這么大規模的糧食來?
需要說明的是,在這里的討論里,我們還沒有涉及到一些同樣嚴峻的問題,比如中國廣泛的生態危機(可見注解2文章的討論),還有制度上扶持大規模農場的舉動,這種小農變成大農場的過程,往往也會帶來總產量的下降。如果我們考慮諸如此類更廣泛的因素,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就顯得更緊迫,更復雜了。
到了這里,我們就能夠看到中國所處的特殊的困境。一方面,中國在過去幾十年里,糧食生產與消費逐漸“與國際接軌”,與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一樣,開始依賴發達國家才能吃上飯,離糧食安全也就越來越遠;另一方面,就算中國希望去當一個普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歷史和國情也會導致如果中國充分加入到國際糧食市場中去(或者按照某些所謂“專家”的說法,糧食安全不重要,靠進口就可以了),很可能會直接帶來全球糧食的危機。
糧食安全問題并非無解
雖然看起來我們面臨著一些難以解決的麻煩,但是這些問題并不是無解的。我在這里需要著重強調,從技術上指出目前糧食不安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卻是要認識到糧食安全的問題歸根到底是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側面,而不是什么人多地少導致的絕對糧食供給不足。如果不是有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和全球的不合理分工,廣大發展中國家不會在過去幾十年里陷入到糧食不能自給的地步(這些地區的人們自己養活自己已經有幾千年了?。蝗绻皇怯修r村集體被強制解體,農村成為城市發展的附庸,中國的糧食生產也不會長期停滯;如果不是農資企業以及各色商業利益的把持,中國的綠色革命也不會走上大規模破壞環境的道路;如果不是極大的貧富差距和資本主義對窮人的壓榨,中國(以及其他國家)也不會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出現營養下滑的局面;如果不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的過度消費以及被其傳染的發展中國家精英們,全球現有的糧食供給已經足夠每個人都能吃飽吃好了。
如果我們不去考慮這些根本性的因素,而去單純的去談供給需求問題,是不會有什么根本解決方案的。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就是全球人民的糧食安全問題,也同樣是資本主義的糧食安全問題。而中國問題的解決,和整個世界糧食問題的解決,我相信會是同一個歷史過程的結果,而這個歷史過程必然是以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為中心的。
【作者任教于美國霍華德大學經濟系。本文主要基于作者正在進行的關于食物的政治經濟學和全球食物危機的研究。其中的數據和圖表的來源如下所示。如有問題,歡迎與作者聯系(zhun.xu@howard.edu)。】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