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經濟學對貧困機理和貧困類型的分析集中在對不利的外部因素的研究之上,如物質資源、自然環境、社會因素等,但《2015年世界發展報告》明確指出,貧困不應僅從物質資源的匱乏上找原因,還需要從貧困主體的主觀思維上加以認識。近年來行為經濟學的相關研究表明,貧困主體的心理特征影響其選擇行為顯著,是使其維持低收入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貧困識別的精準性和幫扶策略的有效性,就應該在以往的研究中融入貧困人群的心理特征,從心理因素和外部因素綜合的視角加以研究。
對貧困機理認識的精準化
對貧困機理的認識應置于貧困主體選擇行為的分析之中。當貧困主體選擇傳統的生產方式時,收入維持在較低水平之上,結果必然是貧困的循環;只有當貧困主體找到并決定采取一些新的、潛在收益更高的生產方式時,如新的種植技術、新的組織結構或產銷模式等,才有可能提高收入,逐步擺脫貧困。這些新的生產方式的選取受制于諸多因素,只有了解影響其選擇行為的重要因素,并考察選擇行為與實際收入的動態關系,才能準確刻畫貧困循環的機理,為精準識貧、有效扶貧提供嚴謹的理論基礎。
貧困發端于一些不利的外部條件,這些外部條件會對貧困主體的心理因素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在貧困主體進行選擇的每個時點上,其選擇結果既受制于外部條件的限制,又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是外部條件和心理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近年的調查和研究表明,主體的心理特征從很多方面對其選擇行為產生重要影響。貧困主體沿襲的“安貧樂道”的價值觀,會增加他們采取新生產方式的機會成本;脫貧努力失敗導致的無助感和經濟狀態的脆弱性,會使他們具有不利的風險預期和風險偏好;單調的生活經歷、閉塞的信息獲取渠道,會使他們積累的可選的脫貧方案極少;低水平的家庭和社會教育,會使他們能力較差從而人力資本積累較低;生活的壓力、缺乏基本的公共設施和服務保障(如干凈的水、道路、醫療等),使得他們需要消耗更多的心理資源從而導致更“短視”的時間偏好,等等。
上述不利的心理特征,結合外部條件的制約,會使貧困主體對收益較高生產方式的評價較低,從而選擇守舊的生產方式,對應的收入水平也較低。而較低的收入水平,一方面意味著下一期可利用的生產資源仍受限,另一方面也意味著與物質匱乏相聯系的心理因素無法得以改善,甚至變得更糟,如增強其無助感和宿命論歸因,變得更悲觀和短視等。這反過來又會強化貧困主體選擇守舊的生產方式,收入維持在較低水平,導致貧困的惡性循環。
值得強調的是,貧困主體經濟狀態的脆弱性,使他們的選擇結果有時敏感地依賴于心理因素的水平。進取的心態會使他們搜集更多的脫貧方案;對風險的恰當評估會大大增加嘗試新生產方式的可能;能力的提升會增加其新生產方式成功的概率;脫貧意志的增強有利于克服眼前的消費“誘惑”,選擇更有長遠利益的脫貧方案等等。這類敏感性意味著,不考慮心理特征,僅從物質層面進行扶貧可能事倍功半;反之,把心理因素與外部條件結合起來,從綜合的角度進行扶貧則可能事半功倍。
對貧困類型的細分和精準識別
基于上述貧困機理的分析,可以在以往貧困的分類和識別的基礎上進一步精細化,從而為精準幫扶提供有效依據。以往經濟學對貧困的劃分以持續的時間為依據分為慢性貧困和暫時性貧困,前者指長期、持續處于貧困的情形,后者指暫時的、非持續的貧困情形。如果把上述貧困分類稱為一級分類,那么可以根據外部條件和心理因素在持續貧困中的影響程度及其決定的脫貧的潛在可能性,對貧困進行二級分類。
慢性貧困可以進一步分為無力型貧困和并發型貧困;暫時性貧困可以分為沖擊型貧困和過渡型貧困。無力型貧困是指不利的外部因素決定的貧困家戶沒有擺脫貧困可能的情形,例如缺乏勞動力或勞動力傷殘,或者人均土地嚴重不足以及土地生產率極其低下等情形。并發型貧困是指不利外部因素和心理因素相互強化導致低水平穩態均衡的情形,不僅經濟收入長期維持在低水平,而且主體的心理因素也表現出穩定的不利特征,如價值觀的異化、認知水平低、短視的時間偏好等。并發型貧困由于存在外部因素和心理因素的交叉影響,幫扶起來要采取綜合措施,且需要的時間也較長。沖擊型貧困是指由于自然沖擊或社會沖擊等因素導致收入驟降至較低水平的情形。這類貧困主體有過脫貧經歷,仍保持積極的脫貧志向。過渡型貧困是指貧困家戶處于從一種狀態往另一種狀態的漸進發展過程中,可能是處于脫貧的上升過程,也可能是陷貧的下降過程。
值得說明的是,二級分類中無力型貧困要么無法脫貧,要么不可能從個體家戶層面上進行幫扶,因此一般的扶貧思路無效;沖擊型貧困和過渡型貧困家戶由于掌握了某些脫貧路徑,主觀上保持努力脫貧的志向,幫扶起來相對容易;只有并發型貧困,雖然存在脫貧的可能性,但由于貧困原因的多元性及其交叉影響的復雜性,改變起來難度較大,需要更加仔細的識別和針對性的幫扶。
在二級分類的基礎上,通過把貧困原因進一步細化可以實現貧困的三級分類。無力型貧困可以細分為勞動匱乏型、資源匱乏型和社會因素不利型。沖擊型貧困則可以從自然沖擊和社會沖擊方面進行細分。并發型貧困要從兩個維度進一步細化,一個維度是外部因素方面,類似于無力型貧困的細化分類,但外部因素沒有惡劣到使擺脫貧困失去可能的程度;另一個維度是心理特征方面,包括價值觀、認知、能力、意志等幾個方面。
在實際操作中,應以整體和個別相結合的思路對貧困類型進行精準識別。對于貧困二級分類的識別首先要考察整體情況,如人均土地擁有量、土地生產率、基礎設施狀況、社會因素等。通過對整體外部環境的評估,確定有無可能通過發展某種產業或生產模式來擺脫貧困,作為劃分無力型貧困和并發型貧困的基礎。再根據個別家庭自身的狀況,如勞動力數量、結構、家庭資產狀況、近年收入變化、家庭主要成員的心理狀態等因素確定其類型。
(作者:武漢大學高考、武漢商學院年旻;來源:光明日報)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