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街華燈璀璨,天安門前鮮花簇擁,金秋的北京,洋溢著濃郁的喜慶氣氛。我們偉大的人民共和國,已經走過了67年的光輝歷程。 歷史,往往需要經過歲月的風雨才能看得更清楚。回首往事,我們更加清晰地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不僅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也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今天,我們完全可以自豪地說,一個充滿生機的中國,一個充滿希望的中國,已經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回顧歷史的時刻,也是展望未來的時刻。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前路注定不會平坦。我們需要從過去汲取哪些力量?又何以注入時代要素去化解未來挑戰?國慶假期,公道推出“解碼”系列評論,期盼與您共同思考。
走在北京長安街上,就可以看到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勞動人民文化宮、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這些機構、建筑的名稱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被冠以“人民”二字。
“人民”一詞,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留下的標志性符號。毛澤東曾經說過:政治就是把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朝代、一個政黨,只有贏得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才能最終取得執政地位,坐穩政治江山。60多年來,人民始終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主旋律,“得眾則得國”的道理得到充分印證。
1948年9月的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看似平靜,實際上一場歷史巨變的序幕正從這里拉開。當時解放戰爭仍在激烈進行,大決戰剛剛開始。當很多人還停留在軍事問題的思考時,毛澤東已經在籌劃新中國的建立了。他在講話中明確揭示了新中國的國體和政體:“我們是人民民主專政,各級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種政權機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我們采用民主集中制,而不采用資產階級議會制。議會制,袁世凱、曹錕都搞過,已經臭了。”
毛澤東的講話描繪了一幅新中國美好的宏偉藍圖。這幅藍圖深深吸引著飽受苦難、在黑暗中摸索的國人,也指引著共產黨人為光明的前途而英勇奮斗。憑借“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群眾觀點,我們贏得了億萬群眾的支持與信任,獲得了力量之源、執政之基,筑起了“真正的銅墻鐵壁”;憑借“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黨和群眾心心相印,有了“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的實踐力量。
依靠人民,我們國家實現了繁榮富強;繁榮富強的國家,給了人民獲得感。不過,并不是所有問題,都能通過經濟發展來解決。在黨情國情世情發生深刻變化的今天,在民主化、信息化、全球化浪潮疊加之下,一方面,群眾對權力的焦慮和利益敏感不斷上升,我們黨統籌協調群眾工作的難度在加大;另一方面,一些黨員和領導干部宗旨意識淡薄,不聞民間疾苦、不問群眾冷暖,不知民情民意、不曉民憂民愿,聯系發動群眾的能力有所下降。二者相互激蕩,使得黨群干群關系面臨嚴峻考驗。
此情此景之下,我們尤其需要再憶初心,為了人民干事創業,依靠人民干事創業。當前,司法改革為的是“在每個案件中體現公平正義”,整合食品監管職能為的是捍衛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大病擴容進一步縮小城鄉醫療差距……一系列改革,無不是以“民生”為關鍵詞。從社會公平到生態環境,從生活質量到公民權利,關涉廣泛的施政舉措,其實也在拓展著民生的內涵與外延,一種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大民生”觀已經呼之欲出。
人們常說,延安革命根據地是陜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來的,淮海戰役勝利是人民用獨輪小車推出來的,改革開放是尊重人民的創造精神搞起來的。歷史充分證明,打江山,坐江山,人民群眾是靠山。不管社會怎么發展,形勢怎么變化,我們共產黨人一心為民的初心永不能忘,更不能丟。“人民”被放在治國理政的最高位置,共產黨人就能開創了以人民為中心、執政為民的新境界,共和國的人民底色勢必愈發鮮亮。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