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霧霾的真相:城里人不能放下筷子就罵娘!
點擊:  作者:綜合    來源:昆侖策網  發布時間:2016-12-22 10:29:04

 

1.webp.jpg 

 

  【作者按】文章共分四部分,請各位選擇性閱讀。第一部分:寓言故事《世界上最壞的媽媽》(200字);第二部分:愛情故事《你是政府,聽你的》(200字);第三部分:評論文章,《霧霾,城里人不能放下筷子就罵娘》(1800字);第四部分:半科普文章,《霧霾的真相》,包括霧霾的本質、霧霾與癌癥關系、霧霾背后的網絡黑勢力。(2200字

 

2.webp.jpg

 

  寓言故事:世界上最壞的媽媽

 

  大灰狼開了家餐館。一天傍晚,兔子家在做飯,炊煙裊裊。大灰狼看到小兔子坐在門口,趕忙到小兔子叫到一邊。它拿出一張很恐怖的肺部圖片,告訴小白兔:這就是做完飯后的人的肺,全都發黑了。你家不要做飯了,到我的飯店來吃吧。小兔子趕忙沖進家里,拉住媽媽死活不讓它繼續做飯。

  ——“媽媽媽媽,不要做飯了,會得癌癥的。”

  ——“孩子,不做飯,我們會餓死的。”

  ——“不做飯,我們可以上大灰狼的飯店吃。”

  ——“可我們沒錢啊。” 

  ——“媽媽不關心我的身體,媽媽是世界上最壞的媽媽。”


  ……

3.webp.jpg

 

  愛情故事:你是政府,聽你的

 

  關谷:親愛的,霧霾這么大,咱們一起治霧霾吧?

  小雪:你是政府,聽你的。 

  關谷:燒煤是主因,咱們暫停供暖吧?

  小雪:停止供暖?你想把我凍死?不行!

  關谷:火力發電是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咱們上清潔的核電吧?

  小雪:核電?輻射那么大,會把我們都害死的。不行!

  關谷:機動車是主要來源之一,咱們限行吧?

  小雪:我4.0排量的車剛買來,你說不能開就不能開了?不行!

  關谷:親愛的,那你要怎么樣嘛?

  小雪:你是政府,聽你的。


  ……

 

  霧霾:城里人不能放下筷子就罵娘!


  PS:前面我編的兩個故事,已經完全概括了我對霧霾問題的所有思考,大意相同,故可直接略過。

 

  最近龍應臺的講座,讓一曲《我的祖國》重新紅遍大江南比。無數人被這首啟蒙歌曲感染,我們感謝新中國的英雄兒女,開辟新天地,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讓我們得以享受“條條大路都寬敞”的和平富饒生活。但是,各位是否注意到一個細節:在“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這句歌詞背后的是怎樣的畫面?

 

4.webp.jpg

 

  是的,這片土地上的青春力量,是建設中的碼頭、高樓大廈和工廠,是電廠、水泥廠、鋼廠和化肥廠。即使畫面是黑白的,也不難看出那時候霧霾也很嚴重:工地是塵土飛揚的,工廠是濃煙滾滾的,甚至有些遮天蔽日。

 

  但在那個時代,沒人關注霧霾是否危害健康,因為每個中國人都知道“發展才是硬道理”:沒有鋼廠水泥廠就建設不了城市、造不了路、造不了船;沒有化肥廠,我們的糧食就不夠吃,大家都得餓肚子;沒有電廠,我們就只能點煤油燈。是的,在“男耕女織”和“繁榮昌盛”之間他們毅然選擇了后者。正如《小燕子》這首兒歌所贊揚的那樣:我們蓋起了大工廠,裝上了新機器~最終,我們做到了,我們三十年時間內走完了別人兩百年走完的路,繁華城市、高鐵出行、交通便利、物資充沛、錦衣美食~

 

  但是,這個時候,有人開始不干了。對著霧霾,他們要求工廠停工、工地停建,喊出“我們不要繁華樓宇、只要碧海藍天”。而在某些勢力的煽動下,他們甚至上了街。

 

  對于城市居民的呼喊,我想說,對,你們說的很對,中國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中國也的確到了“粗放”向“集約”轉型的時候,空氣治理也的確刻不容緩。可問題是,這需要過程,也需要所有人參與。

 

  有個段子叫做,世界鋼鐵產量排行榜,第一名是中國,第二名是河北,第三名是河北唐山。是的,唐山一個市鋼產量便超過整個美國。對于北京的霧霾,我經常說這么一句話:有河北在,北京不可能沒霧霾。許多北京市民也知道這么一個道理,他們也經常義憤填膺地牢騷:要不就停產,要不全給我搬走!可是,這意味著什么?上千萬的下崗工人,幾千萬個家庭失去經濟來源,食不果腹。所以,是不是可以緩一緩,給他們點時間,循序漸進的來,不要逼得他們流離失所。

 

  有人或許會提APEC藍、G20藍,既然做得到重要時段的藍天白云,那為什么不可以每天如此?可你是否知道,在這個藍天白云的背后,是多少企業關停,多少工人在家,一半汽車鎖在家里。一天兩天,財政可以養著他們,補貼他們,可全年如此,會是什么景象?

 

  另外,我們許多人,把霧霾的原罪推給了工廠,推得一干二凈。他們不去想,是誰在用工廠發的電、提供的暖氣、造的鋼筋水泥。所有這些企業創造的東西,是均攤到每個人身上的,并不是“我是我,工廠是工廠”的簡單劃分。

 

  霧霾產生的一大半直接來自個人:汽車尾氣、取暖和做飯。在霧霾天,你是否愿意乘公交車、是否愿意關停暖氣、是否愿意選擇蒸煮而非炸炒?我想,你不愿意:治霧霾是政府的政府,關我什么事情?

 

  于是,我們看到了中產階級及以上人群淋漓盡致的偽善:一方面,他們死死護住自己的“碳排放權”,不在涉及私利的車、供暖和生活享受上退讓半步,卻死死盯牢工廠,要置企業于死地。同時,不斷去購買什么空氣凈化器,通過自己的財富創造私人的潔凈空間,享受富人才有的特權。連把高污染的火電換成清潔的核電,他們考慮到個人潛在安慰,死命抵制。另一方面,不斷在朋友圈轉發“政府治理霧霾的內幕黑幕”文章,不斷罵娘,儼然一副“政府沒做好讓他們生活在這悲慘世界”嘴臉。

 

  有人或許會說,你屁話這么多,請問:為什么西方同樣開車、同樣取暖,卻沒霧霾?這里,我希望大家用歷史和人口兩個維度去思考問題。從歷史角度去看,六七十年代,西方國家霧霾遠比現在的中國嚴重,花了幾十年,把高排放的工廠全搬遷到落后國家,才有了現在局面。而對現在的中國來說,顯然沒富到可以把鋼廠、水泥廠搬到東南亞的時候。從人口角度去看,中國的人口密集度和西方國家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以石家莊為中心的500公里范圍內,有超過4億人居住,這超過了整個美國人口。一個小圈內,四億人要做飯、要取暖、要開車、要用電,自然,中國PM2.5指數會是西方國家的數倍乃至幾十倍。

 

  另外,也希望各位能夠用發展眼光看問題,就是說“先污染后治理,有錢了自然會治理”。以我所在的浙江為例,近二十年來,在城市里是基本看不到星星的,但是最近這一切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夜里的星星特別燦爛,空氣特別清新,河水也開始透明。在這個背后,有浙江投了2000億治水,把高污染企業搬離,等等等等。

 

  對于空氣問題,你放心,所謂官老爺以及子女,不可能和你呼吸不一樣的空氣,治理是早晚事情,只是早遲問題,就好像當初治沙塵暴一樣。我們所要做的,是給政府一點時間,給那些未安頓的工人一點時間。以及最重要的,從自己做起,控制自身的碳排放。

 

  謝謝!


  ……

 

  霧霾的真相

 

  恐懼來源于未知,當一個事物,連它的名字你都是陌生的時候,它便具備了天然的惡屬性。對霧霾的恐懼便來源于名字中的“霾”字。霾,正是這個沒幾個人會寫的生僻字,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PM2.5、PM10、SO2、二噁英、癌癥,等等等等。它的孿生兄弟,霧,卻有著最美好的屬性:仙境、美女、縹緲,因為我們知道:霧,水汽罷了。其實,霧霾還有一個粗俗的名字:煙。

 

  當我們拿“煙”這個小名稱呼霧霾時,所有的一切突然豁然開朗了:

 

  ——什么是霧霾?

  ——天空中散不去的煙。

  ——什么是PM2.5和PM10?

  ——PM10是煙塵,PM2.5是煙霧。

 

  ——霧霾的主要來源是?

  ——工廠煙囪的煙、汽車尾氣的煙、燒飯的煙、燒秸稈的煙、煙花的煙。甚至香煙的煙。

  ——為什么華北霧霾最嚴重?

  ——這里人太多、車太多、工廠太多。

 

  ——為什么是冬天高發?

  ——一個是北方冬天取暖,燒煤量大,煙大。另一個是北方冬天不下雨而且沒風,煙散不去。

 

  ——如何控制霧霾?

  ——工廠關掉或者煙囪加罩、汽車不開或者加罩、不燒煤取暖、不放煙花、不燒秸稈,或者,等一陣大風吹來把它吹散,下一場大雨把它淋濕。

 

  ——霧霾的危害?

  ——煙小的時候,嗆人(所謂呼吸道疾病)。至于說煙大的時候,更嗆人。PS:這里作個說明,毒煙的毒不在煙(顆粒)本身,而在煙里的毒(硫化物、氮化物等)。唐伯虎的對手說過,沒有槍頭是捅不死人的。

 

  霧霾與肺癌的關系


  中國當下所有聳人聽聞的“危險品”,包括輻射、有毒食品、化工產品,等等等等,只因為有人說它沾染一樣東西:癌癥。因為癌癥的機理至今是迷,于是有人就把它編造成了恐怖的代名詞、危害性的“百搭”。古代,不能解釋的東西,我們統稱:有鬼。現在,我們統稱:致癌。但沒人會告訴你,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100多種一類致癌物中,不但有煙、酒、檳郎,甚至還有木屑。

 

  古代術士方士騙錢的標準開場白是“我見你印堂發黑”,現在,每個謠言段子少不了一句“致癌致癌致癌”。柴靜在《穹頂之下》片子中,把自己女兒眼部的良性腫瘤包裝成“癌”作為藥引,告訴你“肺癌是中國第一大癌”、“過去十年里中國肺癌發病率增加了300%”,讓所有人在“霧霾”和“肺癌”之間劃上了等號,怕得要死。事實呢?

 

  柴靜她不會告訴的是:中國癌癥發病率全世界前50都排不上,經過我們多年追趕,癌癥發病率才到發達國家的一半多。世界肺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全是空氣質量超好的發達國家。而在國內,空氣質量更好的江浙滬肺癌發病率也高于飽受霧霾困擾的華北省份。河南、山西、山東、河北,發病率二流都排不上,然后你告訴我,是空氣質量差導致的肺癌上升?你騙鬼呢?

 

  關于癌癥,有個基本規律就是:越富越得癌。因為窮人,沒活到生癌已經死了,生了癌癥沒去醫院便死了。中國肺癌過去十年增加300%,這只能說明中國富了。等某天中國癌癥發病率世界第一,那才是件值得慶祝的事情“說明那時候中國人全世界最長壽了,中國醫療全世界最發達了。

 

  回到霧霾與癌癥關系的話題,這幾天我看了幾百篇中外論文,科學界的結論我概括起來是這樣的:關系是“絕對“有的,而且“應該”是正相關的,但是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哈佛大學研究美國八城市霧霾得出“PM2.5每增加10單位,肺癌發病率提高8%”以及北京大學研究北京霧霾得到“PM10每增加10單位,肺癌發病率高0.6%”文章,都只是研究兩組數據相關性,卻無法控制單一變量,犯了同樣的錯誤:只能說明有關系,但影響因子卻未知。而實際上,肺癌最主要誘因,還是吸煙、職業接觸(采礦、燒煤工)兩項。我理解里面,吸煙和職業接觸能提高肺癌發病率數倍,至于霧霾,幾十個點最多。另外,燒飯的油煙也有多種致癌物,那么按照科學邏輯,燒飯的人比不燒飯的也更容易得肺癌,我們是不是就不要燒飯了呢?

 

  所以,你究竟在怕什么?

 

  霧霾背后的網絡黑勢力

 

  “碳排放權就是人權”,這是丁仲禮院長對話柴靜的主要觀點。換個簡單的解釋,一個人在現代社會生活的舒適程度,是由它消費多少能源決定的,因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能源。歐美花了上百年時間,將它們該建設的地方都建設好了,完整走完了“青山綠水——嚴重污染——青山綠水”的路。然后在過去十年里死命推送“全球變暖”話題,然后說“中國人你們現在排放量世界第一了,不能再排了”,意圖遏制中國發展。而丁院長就說“13億中國人,人均不過是發達國家幾分之一,請問中國人是不是人?”

 

  柴靜他們這些外國人,以及現在中國無處不在的境外NGO死命推環保話題,是真的關心中國老百姓的健康嗎?我想,他們無非是些替西方服務的馬前卒罷了。他們希望看到的中國,是原始森林般、羸弱的中國,而不是處處鋼鐵長城、強大的中國。

 

  互聯網上,有專門人士制作、傳播、推送相關視頻、圖片、段子,每一個都是那么的制作精良、觸動神經,背后也有很明顯的推手。稍微簡單思考一下,誰吃了空不斷造謠、不斷做視頻、不斷PS圖片,沒錢你干嗎?而這些玩意,不斷地像螞蟻一樣蠶食國人的安全感,讓你相信生活在這煙里,第二天就可能死了。拿歐洲作為對比,德國又恐怖襲擊死傷幾十個,也不斷傳來強奸搶劫案,但國人堅持認為歐洲比中國更安全,只因為這些謠言段子。

 

  前段時間,成都霧霾嚴重的時候,他們的朋友圈和微信群,有人無時無刻在提供謠言段子,煽動人上街。所有的謠言段子指向性很明顯,說是成都大石化生產PX造成了這一切。這我就“呵呵”了,就這產能曲曲65萬噸的玩意?知道韓國那么小一丁點地方有多少PX工廠嗎?只1/4個四川那么大地方擺了十幾座,產能十幾倍于成都石化。而大部分成都人以及成都政府,都認為是老百姓自發抵制PX項目,嗷嗷叫地上街了,傻不拉幾的。

 

  在中國PX項目不斷被連PX是什么都不知道的群眾“自發”抵制后,中國每年花800億進口PX,鄰近的韓國、日本和臺灣,瘋狂推進PX項目。想象一下,一個項目一年賺800億,只要你花個幾十億,請些人死命造謠、傳謠,請某些媒體人當你發言人,800億你就能一年年賺下去,你愿不愿意?而我們卻傻傻地做了那個“被騙還幫著別人數錢”的傻逼。

 

附 文:

 

  60年前的“倫敦毒霧”可不是被風吹走的 

  來源:“為您生活添色彩”微信公號

 

  只要是晴天

  倫敦一定都是藍天白云

  這讓身在倫敦的小編

  每日倍感幸福

 

5.webp.jpg
 

  倫敦不論哪個區都遍布著公園

  它們是整個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6.webp.jpg

 

  在60年前

  倫敦還沒有這么好的環境

  那時候它號稱“霧都”

  小時候還以為這很浪漫

  直到中國出現了類似的情況

  我才知道那不是霧,那是霾

 

7.webp.jpg

 

  1952年12月4日至9日,倫敦上空受高壓系統控制,大量工廠生產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廢氣難以擴散,積聚在城市上空。倫敦城被黑暗的迷霧所籠罩,馬路上幾乎沒有車,人們小心翼翼地沿著人行道摸索前進。

 

8.webp.jpg

 

9.webp.jpg

 

10.webp.jpg

 

  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大量的工業和生活煤炭的燃燒,當時倫敦周邊的大型的火力發電站每天都排放超1000噸的煙霧顆粒,2000噸二氧化碳,140噸鹽酸,370噸二氧化硫等。

 

11.webp.jpg

 

  1937年,英國足總杯半決賽

  門將在濃濃的霧霾中艱難的尋找對手

 

12.webp.jpg

 

  1938年的倫敦

  一名女子拿手電筒給霧霾中的車引路

 

13.webp.jpg

 

  情侶們帶著口罩在戶外約會

 

14.webp.jpg


  連寵物也被迫戴上了口罩

 

15.webp.jpg


  1952年12月5日的倫敦,同樣的白晝如夜,消失的地標,濃霧甚至彌漫進了室內,很多活動被迫取消,人來人往都戴著口罩,人們走路都要低頭看路,一不留神就會絆倒。

 

16.webp.jpg

 

  1952年12月5日開始的一星期內,倫敦市民開始感到呼吸困難、眼睛刺痛,發生哮喘、咳嗽的癥狀,倫敦醫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劇增而一時爆滿,倫敦城內到處都可以聽到咳嗽聲。

 

  短短幾天時間,英國4000人突然離世,超過10萬人感染呼吸道疾病,波及兒童老人,很多逝者都因為支氣管和肺部重度感染,當時因為嚴重大霧,救護車都沒法正常工作,數周后又有幾千人死亡,共計死亡1萬2千多人。是英國歷史上著名的“毒霧事件”,也成為了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之一。

 

17.webp.jpg

 

  大霧雖然在幾天后漸漸散去,但這場如日全食般的黑暗和讓人震驚的傷亡數字卻讓英國人開始深刻反思。


  1953年倫敦專門成立了the Beaver Committee(比弗委員會),用來調查霧霾事件,制定對策。

  1956年英國頒布了《Clean Air Acts》(清潔空氣法案),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強制倫敦市區的工業電廠等全部關閉,只能挪到郊區,城市里設立無煙區,無煙區里禁止使用產生污染的燃料,下國為倫敦市區一個煙囪被拆除。

 

18.webp.jpg

  英國開始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用灶,減少煤炭燃燒,改天然氣,冬季集中供曖,家用壁爐改造費用政府補貼70%,違反規定的人嚴懲,10-100英鎊罰款或3個月監禁。

  治理污染道阻且長,1957年到1962年,倫敦又發生了12次嚴重的霧霾事件。

19.webp.jpg

  1968年,英國又擴充了《清潔空氣法案》

  1974年,英國頒布了《污染控制法》(Control of Pollution ACt),規定機動車燃料的組成,并限制了油品(用于機動車或壁爐)中硫的含量。

 

20.webp.jpg

  到了1975年,倫敦的霧日已由每年幾十天減少到了15天,1980年則進一步降到5天。

21.webp.jpg

  1980年之后,汽車數量暴增,尾氣開始替代煤炭燃燒,成為主要的污染源。

  1993年,所有英國出手的新車都必須加裝催化器減少污染。

  2008年2月,倫敦對大排量汽車的進城費升至25鎊每天,鬧市區停車位月租高達650鎊,全球之首,市區車流量得到有效控制。

  混合動力低污染的公交車投入運營。

 

22.webp.jpg

  政府用車幾乎絕跡

  上到首相,下到部長和議員

  都自行車,地鐵上下班

 

23.webp.jpg

24.webp.jpg

  當然還有大面積的綠化

 

25.webp.jpg

  60幾年過去了,倫敦慢慢的摘掉了“霧都”的帽子,但這片固執霧霾可不是僅靠一陣風吹走的,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數萬人生命上的血的教訓,是英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換來的。


  日本人民與霧霾40年的戰斗史 

  來源:“遇見日本”微信公號

 

26.webp.jpg

 

  現在大家去日本都驚嘆于這個小小鄰國的碧海藍天,但日本在經濟飛速發展的50年代,也曾與霧霾艱苦奮戰了40年,這40年有經驗也有教訓。

 

  我們也要適當參考和借鑒他們曾在霧霾治理方面的種種政策和細則。通過自身的努力,可以抬起頭就看到我們自己的藍天。

 

27.webp.jpg


  40年前,日本人遭受的大氣污染遠比中國今天更為嚴重,PM2.5持續爆表。日本當時的大氣污染主要是光化學煙霧污染,是汽車、工廠等污染源排入大氣的等一次污染物在陽光(紫外光)作用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二次污染物,兩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煙霧污染現象。當時,東京患呼吸道疾病的群眾迅速增多,許多民眾后來組團控訴政府和企業,最終成為了推動日本政府就防治大氣污染立法的重要力量。

 

28.webp.jpg

 

  20世紀初,日本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以鋼鐵業和采礦業為甚。工業的發展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深受空氣污染影響。據大阪市立衛生試驗所調查,1912年至1913年,大阪每年降落的煤塵量為每平方公里452噸,1924年至1925年上升至493噸。大阪市民即使在炎熱夏天都不能開窗。但這僅僅是戰前日本城市大氣污染的一個縮影。

 

29.webp.jpg

 

  1945年二戰戰敗后,日本的采礦業陷入停頓,空氣污染一度緩解,但戰后日本開始了重建,經濟開始復蘇。從1955年起,日本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隨著經濟的增長,能源的消耗也越來越大,嚴重的大氣污染和其他形式的環境污染,困擾著整個日本。1952年至1953年,冬季的東京會因取暖排放黑煙而“白晝難見太陽”。

 

30.webp.jpg

 

  日本高增長期的大氣污染并非只限于原有工業地帶,日本在戰后大力推動以京濱、中京、阪神、北九州等四大既定工業帶為核心、以“太平洋條形地帶構想”為基礎的“新產業城市”規劃。在這一過程中,由石化產業造成的“聯合企業公害”開始出現,最典型的莫過于“四日市公害”。

 

  當時的工業城市神奈川、千葉以及大阪,神戶周圍都是黑煙滾滾,大氣污染也從原來的顆粒狀大氣污染轉變為硫磺酸化物污染,并且直至擴展到日本本州的太平洋區域,嚴重的大氣污染使得東京“白晝難見太陽”,城市能見度只有30-50米,汽車你白天打了大燈也開不了,硫化物刺鼻的味道在部分地區都可以聞到。

 

  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冶煉和工業燃油產生的廢氣,嚴重污染大氣,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驟增,尤其是哮喘病的發病率大大提高。1964年,四日市連續3天濃霧不散,嚴重的哮喘病患者開始死亡。1967年,一些哮喘病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自殺。到1970年,四日哮喘病患者達到500多人,有10多人哮喘病死去,實際患者超過2000人。

 

  1967年,一些哮喘病患者忍受不了疾病帶來的痛苦而紛紛自殺。到1970年,四日市哮喘病確診患者高達500多人,但其實世紀患病人數超過了2000人,截止到1972年底,全國確診的患病人數高度6376人,其中11人最終死亡。

 

31.webp.jpg

 

  當時的日本政府很快整理出了思路,他們清醒地意識到大氣污染的兩個主要發生源是“固定發生源”工廠和“移動發生源”汽車。然后日本政府開始有針對性地進行污染治理。一方面對于固定發生源,采取了安裝脫硫脫氮裝置的辦法;另一方面針對移動發生源,出臺法律法規限制車型車輛;第三,借助信息化手段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控制。

 

  空氣污染最嚴重的60年代,日本社會對公害的關注空前增強。日本在1962年頒布《煤煙限制法》、1967年制定《公害對策基本法》、1968年出臺《大氣污染防止法》。遺憾的是,這些環保法案的執行并非一帆風順,最初遭遇到多重阻力和抵制,在高增長的1960年代后半期,日本幾乎所有的重要城市都未能依法達標。

 

32.webp.jpg

 

  從1960年代中后期開始,要求損害賠償和禁止排污的一系列“公害訴訟”正式拉開帷幕。圖為1998年8月,東京,川崎高速公路尾氣受害者家屬抱著受害者遺照上法庭。

 

33.webp.jpg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開始重視環境問題。先是開始調集專家分析大氣污染的原因,得出結論主要是由于光化學煙霧,污染的主要來源是工廠和汽車排放的廢氣。找到根本原因后,政府開始分階段進行治理。前20年主要聚焦在對工廠的治理上,后20年致力于汽車污染治理。

 

  在針對工廠的治理上,主要是針對工廠煙囪排放出來的氣體硫化氫等有害物質。日本政府根據工廠煙囪高度、工廠所在區域大氣污染狀況等,制定相應的排放標準。此時,如果搞一刀切,全面限制工廠氣體排放,可能會影響日本城市化進程,所以日本政府將初始化目標定為:讓區域內大氣污染狀況受到抑制,不再繼續擴大。也就是讓一個地方的大氣狀況“今年比去年好,明年比今年好”。總之,全力讓企業死守排放標準,逐步實現大氣污染徹底治理。日本政府為了讓企業都重視排放標準,于1968年推出《大氣污染防止法》,將各種工廠排放氣體標準上升到法律層面,保證處罰有法可依。各地方政府、居民等紛紛締結公害防止協定,居民可以進入工廠監督污染物質的排放情況。

 

34.webp.jpg

 

  同時,日本政府請專家替工廠想辦法減排:政府出錢讓科研機構研發可以裝在工廠煙囪上、能去除有害氣體的裝置,并研發可代替工廠原料中硫磺成分的物質等。這些新設備和新原料,政府均讓工廠以按揭的方式購買,并用于日常運轉中。這種做法當時在大阪率先開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在日本全國推廣開來。

 

  與此同時同時,“公害訴訟”紛紛勝利。民間“環保”輿論日益高漲,全國的“反公害”市民運動席卷全國。自下而上的動力幾乎成為日本治理污染出現轉折的最關鍵因素。實際上,數十年來,日本民間的環保運動從未停止。圖為2002年,東京地方法院判決政府和城市高速公路公共公司賠償總計7920萬日元給7名提出訴訟的哮喘病患者。

 

35.webp.jpg

 

  通過這些公害訴訟,日本建立起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救濟、補償制度。比如《救濟公害健康受害者特別措施法》和《公害健康損害補償等相關法律》等。

 

  70年代,日本確立了一些極重要的法律原則,如“預測污染物對居民健康的危害是企業必須高度重視和履行的義務,忽視這些義務等同于過失”、“只要污染危害超限的既成事實成立,即使無過失,也應承擔賠償責任”等。80年代,日本開始多渠道整治污染,國家政府對環境極為重視。

 

  工廠造成的大氣污染治理取得階段性勝利后,日本政府在后20年著手治理汽車尾氣。由于經濟發展,私家車成為主流,路上的汽車越來越多,交通擁堵、汽車尾氣排放量陡增。對于民眾,政府不能像對待工廠那樣“限制排量”,也不能強制人們不開車。日本政府便請來科研機構對汽車進行改良,科研機構與汽車廠商共同改良汽車引擎,將其升級為性能良好、且排放量低的引擎。這類汽車一經推出便得到廣大民眾的擁護,很快就淘汰了耗油高、排放量大的汽車。即使到今天,日本汽車廠商還在不斷致力于清潔能源汽車的開發。電動車、油混動力車等在日本不斷推陳出新。此外,日本政府還大力修建四通八達的鐵道交通網,開車上班的人越來越少,坐電車已成為人們的主要出行方式,家庭汽車的使用也大幅降低。

 

36.webp.jpg
 

  2000年,日本修訂的《關于確保都民健康和安全的環境條例》明確規定了出現嚴重空氣污染時應該采取的緊急措施,包括向居民通報有可能發生的嚴重污染,呼吁減少駕車出行等。

 

  汽車尾氣一直是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于是,2003年,東京推出一項新立法,要求汽車加裝過濾器,并禁止柴油發動機汽車駛入東京。1989年,日產公司,工人在安裝尾氣過濾器。當時的日產汽車公司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尾氣過濾技術。

 

37.webp.jpg

 

  日本在解決工業污染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消費者的市場約束力。在全社會形成了“使用綠色環保產品為榮”的消費理念,微環境保護支付了必要的成本。政府在市場上推出綠色環保標志制度,鼓勵消費者購買環保產品。不要小看這小小的環保標志,在市場要商品如果沒有這個小標志,消費者是不會認可購買的。產品賣不出去怎么辦?不好意思,請您環保達標貼上標志吧。在日本,一個企業如果對環保無動于衷,消費者就不會滿意,市場就會淘汰其產品。也就是說,環保不僅是政府的要求,也是市場的要求。如此良性循環,環保問題不僅得到了消費者的重視也促使企業加強環境保護的力度。

 

  霧霾,一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中,我們明知會來的怪物。無法阻止,但也一定不要讓他們在中國停留太久。

 

  (來源:昆侖策網綜合編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

  網址: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