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9日-星期二
自從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習近平主席針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和意義,在多個重要場合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許多重要論斷。總體而言,習近平主席的這些論斷可以從以下八個方面來概括。可以說,這八個方面精辟地說明了我們當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更是表明了我們黨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定位問題上的看法。
第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得以存在的根本和基礎
一代名臣魏征曾有言:“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諫太宗十思疏》)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想使樹木生長得茂盛,必須穩固其根部,因為根深方能葉茂;要想使水流得長遠,必須疏通其源頭,因為源遠才能流長。”顯而易見,這句話極其準確的表達了事物的本源和基礎對于事情發展的重要意義。故此,每次談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于中華民族的重要意義時,習近平總書記常常引用這句話來說明這個問題。總書記明確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也就是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得以存在根本和基礎。
毫無疑問,這一論斷深刻揭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我們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關鍵作用。諸多的歷史和現實的經驗表明:一個國家、民族,必須知道自己是誰,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如果不能懂得甚至有意模糊自己的來路,不敢正視甚至全面否定自己的歷史,不夠珍惜甚至徹底貶損自己的思想文化,那么,這個國家、民族是立不起來的、沒有希望的,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這樣的歷史悲劇,古往今來并不罕見,有許多曾經創造了輝煌文明成就的國家、民族,最終都曇花一現,變成浮云。究其原因,往往與他們拋棄了自己的文化傳統、迷失了來路和方向,有很大關系。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無數仁人志士苦苦探尋救國救民的道路,中國共產黨人最后找到了解救民族危機的正確道路,那就是以馬列主義為指導,結合中國實際情況,走適合中華民族的社會主義道路。
95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帶領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輝煌成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包括中國歷史文化實際在內的中國具體實際有機結合起來,把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創造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機結合起來,繼承、維護和發展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個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根本和靈魂俱在,這是中華民族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前提。
第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
我們都知道,中華文明、古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兩河流域文明乃世界四大文明。在這四者之中,唯有中華文明戰勝了一次次災難、渡過了諸多難關,歷經5000多年綿延不斷,創造了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奇跡。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華民族產生和形成了為整個民族共同認可、普遍接受、一脈相承且富有強大生命力的優秀傳統文化,從而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
關于這一點,習總書記進行了深刻總結:“從歷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對中華文明形成并延續發展幾千年而從未中斷,對形成和維護中國團結統一的政治局面,對形成和鞏固中國多民族和合一體的大家庭,對形成和豐富中華民族精神,對激勵中華兒女維護民族獨立、反抗外來侵略,對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促進中國社會利益和社會關系平衡,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富有強大生命力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持續不斷的豐厚滋養,中華文明又何以能夠存留到今天呢?
第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園
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園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更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支撐,也是一個民族的身份歸屬的標志,更是是維系這個民族發展繁榮的最深沉的力量。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構成了中華民族共同精神家園的重要組成部分。總書記多次談到這個問題,并從不同側面進行了闡述。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理解這一問題:
首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記載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在建設家園的奮斗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其次,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第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中國人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我們的同胞無論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鮮明的中華文化烙印,中華文化是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基因。”最后,穩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構建中華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園,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組成部分。
毋庸諱言,如果丟棄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就難以認識自己。那么,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便是一句空話。
第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源泉
核心價值觀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如果一個民族和國家缺乏特有的核心價值觀,那么,這個國家就沒有前進的方向。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核心價值理念,那么,在當代中國,我們應該堅守什么樣的核心價值觀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斗相結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這實際上指明了確立當代中國核心價值觀的兩條標準:一是要同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相契合,二是要同中國人民正在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踐相適應。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正是基于這樣的標準提出的。
要想很好的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必須要立足于先進的革命文化,更不能離開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就如習總書記所說:“我們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
由此可見,只有根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源泉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成為中國人民的價值追求和行為規范;同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只有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繼承和升華,并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彰顯其當代價值,激發其時代活力,使之傳承下去。所以,我們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源泉。
第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能夠立于世界之林的根本優勢
眾所周知,任何一種思想和理論,都有其得以生長和發展的土壤和條件,否則,她便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無法長久存在下去。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之所以能夠存在,就是因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其存在提供了重要條件。
這一價值定位,主要是針對我國所面臨的時代背景、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特別是世界文化格局而提出的。從總體上說,我國今天所面臨的世界文化格局,至少有兩個特點:一是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思想文化力量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凸顯;二是“西強我弱”的總體格局沒有得到根本轉變,我們雖然已經初步解決了“挨打”的問題,但“挨罵”的問題即話語權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而在話語權的構建中,文化話語權不可或缺。
面對這樣的國際大背景,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大國、東方文明古國,如何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增強文化自立和自信,提高文化軟實力和話語權,是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關于文化自信的地位和作用,習總書記說得很清楚:“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那么,我們的文化自信從哪里來呢?對此,習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和突出優勢,就在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是我們最深厚的軟實力。
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世界上不少有識之士認為,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可以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就是我們講好中國故事的絕佳素材,是中國和中國人在世界舞臺上的亮麗名片,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深厚軟實力。
第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治國理政的理論指導和智慧資源
所謂:“讀史使人明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習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從傳統文化中尋找治國理政的經驗借鑒和智慧啟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我們今天治理國家和社會,所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痕跡。歷史事件所遺留的經驗教訓,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
毫無疑問,只有在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深入了解的基礎之上,我們才有可能治理好今天的中國。我們必須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從而為當下的治國理政提供精深的智慧資源。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天下為公”、“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深刻的哲學思想,都可以為我們認識與改造世界、治國理政和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其他,如“仁者愛人”、“躬親實踐”、“經世致用”、“知行合一”、“求同存異”等理念,都是我們治理國家的重要思想。因此,各級領導干部必須要重視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努力挖掘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以學益智,以學修身,為治國理政提供借鑒。
第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得以存在的沃土良田
歷史和現實經驗表明,只有社會主義道路才是適合中華民族的道路,才是能夠引領我們國家發展和強大的道路。
當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不是憑空、偶然產生的。可以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由我國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基本國情決定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包括歷史文化實際實現有機結合的產物。所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國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正如習總書記所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也就是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得以存在的沃土良田。因此,我們理應對我們正在從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充滿信心。
第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共同夙愿,它既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理想,也承繼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當下,我們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外交、軍事等方面都進行著積極的改革和發展,其共同目標就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實現中國夢。
要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必須要推動中華文華繁榮發展,實現文自信,使得文化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撐。習總書記多次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作為支撐,沒有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沒有中國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中華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品格、崇高的價值追求、豐富的思想精華,支撐著中華民族歷經險阻而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需要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需要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和支撐。
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此處作為精神支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傳統文化,而是與時俱進、內涵豐富,能夠適應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傳統文化,是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內核相一致的優秀傳統文化。
(文章來源:光明網;作者:高長武,中央文獻研究室副研究員)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