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光文集:不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改革同樣死路一條
原標題:趙磊:“劉國光之憂”
2005年,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劉國光先生提出了這樣的憂慮:“有人認為西方經濟學是我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思想,一些經濟學家也公然主張西方經濟學應該作為我國的主流經濟學,來代替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指導地位。西方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在經濟研究工作和經濟決策工作中都有滲透。對這個現象我感到憂慮。”(注1)
10年過去了,“劉國光之憂”不僅沒有得到絲毫舒緩,反而越來越成為壓在中共心中沉甸甸的塊壘。習近平同志為什么要強調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里面包含有豐富的信息和深刻的道理。
中國共產黨人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并不僅僅是一門科學或知識體系,她還是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的核心構成內容。也就是說,一旦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不再為中共的意識形態所信仰和接納,那么,中國共產黨必將走向亡黨的結局(注2),這絕非戲言。若中共亡黨,中國從此陷入四分五裂的亂局,將是一個幾近必然性的大概率事件(注3),這也絕非妄言。面對亡黨亡國的危險,中共能熟視無睹嗎?
很悲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已經被嚴重邊緣化,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最近,中央有關部門調研組來到我校,調研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學和科研情況。作為教師代表,我參加了座談。座談會下來后,我一直在思考兩個問題:第一,高層是否了解政治經濟學已被邊緣化的嚴重程度?第二,如何有效地改變政治經濟學被邊緣化的現狀?
政治經濟學已經被邊緣化到了何種程度,只要看看高校的學科建設,課程設置,以及科研導向的有關規定和制度設計,就清楚了。這里,我講五個真實事例:
(1)講授政治經濟學的教師,自己都不相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馬克思主義已被邊緣化、妖魔化的語境下,能給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開設一點點有限的課程,那就皇恩浩蕩,要謝天謝地了。我校政治經濟學專業有位教授就告訴我,她講授《資本論》講的很是壓抑。聽課的學生告訴她,您這里講《資本論》如何如何科學,而同一個專業的老師卻在隔壁課堂上卯足勁地大批《資本論》如何如何荒謬。唉!都是政治經濟學專業的教師,您讓我們情何以堪吶?結果搞得學生無所適從。政治經濟學專業的教師不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就是當下中國已然盛開的奇葩。教師自己沒有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自信,遑論講授這門課程了。
(2)政治經濟學專業的研究生,根本不知道勞動價值論為何物。幾天前我所在的《財經科學》編輯部招聘專職編輯,有兩位政治經濟學專業的研究生前來面試。面試的老師出了一個問答題:“什么是勞動價值論?”這兩位研究生吞吞吐吐了好一陣,回答:“勞動價值論就是具體勞動創造價值”。我幾乎崩潰。這就是政治經濟學專業研究生的真實現狀!政治經濟學專業研究生不知道勞動價值論為何物,就如同數學專業的研究生不知道“圓周率”為何物。你可以批判勞動價值論,也可以不相信勞動價值論。但是,連政治經濟學專業的研究生都不知道勞動價值論是什么的語境下,說“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是學術競爭的結果”,這不是扯淡嗎?
(3)為了自己不被邊緣化,只有邊緣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什么叫遞交“投名狀”?這就是也。在邊緣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制度設計下,為了評職稱、拿課題、完成考核任務,為了不被同行歧視,更為了在主流學界獲得一席安身立命之地,很多政治經濟學專業的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不得不自廢武功,自覺不自覺地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劃清界限,毅然決然地拋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方法,茫然地換上了西方經濟學研究范式的馬甲,甚至盲目地跟著討伐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隊伍,越走越遠。這是高校經濟學院目前帶有普遍性的現象。
(4)“政治意識”缺乏必要的信仰支撐,“政治方向”僅僅是服從行政命令的結果。在一次社科類學術期刊貫徹習近平視察新聞單位講話精神座談會上,我驚奇地發現,很多主編并不是基于理想信念來講“政治意識”的必要性,而是基于風向和利益來講“政治意識”的必要性。東風來了吹東風,西風來了吹西風。這樣的“政治意識”靠得住嗎?對于“四個意識”(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嘴上或許附和,內心是否抵觸?態度或許誠懇,思想是否麻木?當然,現在要求人人都具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是不現實的。問題是,作為中共意識形態重要陣地的社科學術期刊,為什么掌門人普遍缺乏自覺的“政治意識”和“看齊意識”?恕我直言,重要原因就在于: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被邊緣化的語境下,“政治意識” 完全缺乏必要的信仰支撐,結果,所謂的“講政治”、“顧大局”和“看齊意識”,僅僅是服從行政命令的結果。
(5)黨的各級干部,到底有多少還再信仰馬克思主義?尤其是各級干部,究竟還有多少真正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實在是令人堪憂。認為《資本論》已經過時,這是黨內很多干部的普遍看法。最近有位政經專業的黨的書記這樣說:“《資本論》是100多年前的理論,現在是建設時期,不是戰爭年代。” 照這樣的邏輯,打仗時高舉著《資本論》沖鋒陷陣,建設時就要把《資本論》丟進垃圾堆不成?可悲的是,連起碼的政治經濟學常識都糊里糊涂不知所云,這恰恰是目前很多領導干部的認知水平。《資本論》是干什么的?《資本論》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分析的是市場經濟運行機制,揭示的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這跟打不打仗有什么關系?黨的領導干部缺乏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素養到了如此荒謬的地步,遑論馬克思主義的“三個自信”!竊以為,這是中共意識形態當下最具顛覆性的危險因素。
如何改變這種狀況?這是非常緊迫和嚴峻的現實問題。其實,早在10年前,劉國光老師就尖銳地提出過這樣的問題:“高校的領導權是不是真的掌握在馬克思主義者手中”?(注4)這真是振聾發聵、一針見血,一語就點到了問題本質。劉國光的話有人聽了會很不舒服,很不自在,甚至很不以為然。但是,劉老說的難道不是事實嗎?從量變到質變,事情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歷史過程。然而,不進則退,必須高度重視問題的嚴重性,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標本兼治。就我個人的體會而言,應當盡快從制度和機制上進行以下改革:
第一,從“治國理政”的高度加強頂層設計。高校領導,至少黨委書記應當具有馬克思主義的專業知識背景和訓練。政治經濟學專業的院長和書記,必須是來自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專業人才。劉國光先生說的好:要“加強高等經濟院校和經濟研究機構各級領導班子的建設,使領導崗位一定要掌握在馬克思主義者手里。”為此,應當不斷加強領導干部的馬克思主義信念和素養的灌輸教育。另外,有一個嚴峻的事實恐怕已經不能回避:不換思想,那就換人!
第二,從“政治方向”的高度抓好人才建設。開放是發展當代中國政治經濟學的重要路徑。引進海外人才是必要的,但不能只是一味引進西方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的專業人才。至少對于理論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專業來講,應當著重引進國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海龜,讓海外的馬克思主義者充實國內的人才隊伍,讓馬克思主義研究前沿上講臺、進課堂。此外,對于海歸也應當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劉國光老師說:“我們歡迎西方留學的學者回來充實我們對西方經濟學的知識,充實我們對市場經濟一般的知識,但是對于這些同志要進行再教育,特別是理工科出去的,過去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馬克思主義教育,要進行馬克思主義的教育。”(注5)
第三,從“補短板”的高度改革課程設置。學生普遍反映,目前的政治經濟學教學主要存在以下短板:一是政治經濟學的課時被西方黑板經濟學的課時大大擠壓,已經沒有起碼的生存空間;二是政治經濟學專業研究生缺乏起碼的《資本論》訓練,即使開了這門課,也是零敲碎打,教材碎片化和內容隨意化十分嚴重;三是經濟類研究生在入學和學期的考試中,政治經濟學已經被貶低到可有可無的地步。因此,應當在課時要求、系統規范,以及相關考試上,補齊政治經濟學的短板。尤其應當強化政治經濟學專業研究生對《資本論》的系統學習。
第四,從“意識形態陣地”的高度扭轉科研導向。雖然并無明文規定,但是,現在的經濟學刊物拒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范式的論文,已經成了公開秘密和普遍現象。中國共產黨的學術期刊不登或拒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術成果,這也是當下的一大奇葩。在社會科學的職稱評定、課題評審,以及各種評獎上,科研導向的引領作用十分巨大,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尤其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深度介入,堅決占領,真正發揮應有的導向作用。最近《經濟研究》刊登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顧海良教授的文章:《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希望這是一個積極的開端。
注釋:
注1:劉國光:《經濟學教學和研究中的一些問題》,《經濟研究》2005年第10期。
注2:這里只從意識形態的維度討論中共執政的要件。至于中共執政的其他要件,我已有專文分析(參拙文:《共產黨的命運和國企的前途》),恕不贅述。
注3:有人說:“中共亡了黨,中國照樣在”。這話貌似很有道理,其實十分幼稚。我一再強調,如果共產黨下課了,有兩個歷史事件一定會在中國重演:一個是民族分裂。大家想想,即便在共產黨執政的一統天下,各種“獨立勢力”都已經按捺不住了;如果搞多黨制,有哪個黨派能鎮住這些“獨立勢力”?“選票”能鎮住嗎?開國際玩笑,為了一個議員席位,民主精英們正打得不可開交呢。至于那些推墻派,不跟著起哄、火上澆油、趁機把中國給凌遲了,就算給他們祖墳燒高香了。另一個是民族戰爭。在人口眾多,幅員遼闊,以及民族文化差異比較大的背景下,一旦中共下課,多黨制上崗,以經濟和文化因素為導火線的民族戰爭將不可避免。戰爭是分裂的孿生兄弟,分裂一旦出現,民族之間的沖突如何解決?既然多黨制的“票選”阻止不了民族分裂,那么,高喊“民主”的憲政先生們,你們就只有等著戰爭來當裁判吧!我描繪的這個前景聳人聽聞嗎?讀讀中國歷史,看看前蘇聯和前南斯拉夫這一大一小的多民族國家的解體過程,答案就擺在那兒。
注4:劉國光老師尖銳地指出:“領導權很關鍵。中央一再強調,社會科學單位的領導權要掌握在馬克思主義者手中。經濟院系、研究機構的領導權一定要掌握在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手里。因為一旦掌握在非馬克思主義者手中,那么教材也變了,隊伍也變了,什么都變了。復旦大學張薰華教授對這個狀況很擔心,他說只要領導權掌握在西化的人手中,他們就要取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排擠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劉老不僅點到了問題的要害,還針對性地提出了很有前瞻性的整改意見(劉國光:《經濟學教學和研究中的一些問題》,《經濟研究》2005年第10期)。至今讀來,仍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注5:劉國光:《經濟學教學和研究中的一些問題》,《經濟研究》2005年第10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王建卿等: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出發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幾個問題
2017-06-02武卉昕:重估戈爾巴喬夫改革、重評馬克思主義--俄羅斯社會意識回潮
2016-10-23?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