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日前,香港《明報》觀點版刊載了香港浸會大學高級講師呂秉權先生的評論文章《23條立法前,人大可能再釋法?》。呂在文中引述了兩位筆者于2016年8月發表的學術論文《主權、國家安全與政制改革:“港獨”的〈基本法〉防控機制》,及王理萬博士于2017年1月發表的學術論文《“港獨”思潮的演化趨勢與法理應對》。結合兩篇文章的主要觀點,呂先生得出結論:在香港特區就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前,人大常委會可能解釋《基本法》第27條中的“言論自由”,以限縮“港獨”思潮的生存空間。呂先生是香港知名的傳媒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他在文末透露出對言論自由的擔憂:“以‘打擊港獨’之名,被打擊的可能不止港獨,還可能波及香港的法治”。
香港公眾對呂文的反應不得而知,但在呂文之后,相繼有《北京預告“招呼”港人新手段:就〈基本法〉27條釋法?》、《陸學者又倡釋法禁港獨損言論自由》、《百分百的講獨自由》等在《852郵報》、《聯合新聞網》和《立場新聞》等港臺媒體上刊載。此類文章在“轉述”上述兩篇學術論文之馀,表達了對以“釋法”和“立法”手段遏制“港獨”的擔憂和不滿。如果說呂文還算“克制”的話,后續的幾篇文章就相當“直接”了:直斥登載學術論文的期刊為“傀儡期刊”,將“釋法”視為“動搖香港人權和法治”,呼吁港人“嚴正看待,聚焦關注,堅決反對”。
“對立思維”話語陷阱
在網絡時代,“真相流失于傳播中”。筆者上述論文中有關“23條立法”的部分,不過表達了“言論自由應以國家安全為限”、“港獨會給香港帶來破壞和動亂”、“立法應當遵循正當程序、尊重香港民意”、“國家安全不止在于中央政府的安全,也在于包括香港700萬市民在內的中華民族的安全”等近乎“常識”的觀點,經轉述和重新解釋后,竟然成為了“沖擊香港法治的法律工具”。然而,當“23條立法”被置于“自由、民主和法治”的對立面,當“講獨”成為港人要“誓死捍衛”的自由,當“打擊港獨”成為“破壞香港法治”的同義詞,說明“一國兩制”的話語體系早已落入了被香港部分勢力臆造的“中港對立”話語陷阱。
事實上,被誤解的不止上述兩篇學術論文,更有應對“港獨”的法律機制“立法”和“釋法”本身。以“23條立法”為例,香港特區立法維護國家安全,乃是《基本法》明文規定的憲制義務,但實情卻是:一些港人視之為“洪水猛獸”,一提起“23條立法”則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連資深“泛民”意見領袖吳靄儀都不得不承認“香港《基本法》‘23條立法’像是一個符號,只是有人提出便會震動人心,激起爭議,令各派條件反射:建制派即時‘撐’,非建制派即時‘反’。碰上特首選舉,誰提23條就是民主敵人”。(吳靄儀:《給準特首與新一代的備忘——23條立法的前世今生》,載2017年3月10日《立場新聞》觀點版。)再以去年的“人大釋法”為例,很明顯,人大常委會解釋香港《基本法》意在“消獨”,沒有也無意于破壞香港法治,但是“釋法沖擊香港法治”、“以釋法之名,行修法之實”、“醉翁之意不在酒,釋法之意不在獨”等偽命題卻被反覆炒作且大行其道。
打擊分離主義,維護國家統一,在世界各地都是理所當然的,為何在香港特區卻成了如此“過分”和“恐怖”的事情?筆者將這種道義上和實際上的差距歸因為四個方面:
一是長期以來形成的“對立思維”。眾所周知,由于種種歷史原因,香港社會流行著一種“恐共”、“仇共”情緒,香港反對派已經習慣了將中國(內地)視為專制且落后的“他者”,而將香港看作文明且先進的“主體”。縱然香港回歸已近二十年,仍有不少反對派不肯接受香港已經回歸祖國的現實,亦不愿承認中央對香港特區的合法權威;對于這些反對派而言,西方“文明國家”立法維護國家安全是天經地義,但是在“專制且落后”的中國,立法維護國家安全卻會因為法律條文隨時有被“曲解”和“濫用”的可能。
二是被濫用的高度自治話語。香港回歸后,根據基本法的規定,中央尊重香港特區“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支持與尊重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尊重港人自我治理的權利。但是,中央對于高度自治的尊重與誠意,被香港部分勢力理解為中央“放手不管”,進而助長了“特區獨大”的心態,不經常行使的權力被當作不存在。在往后的日子里,不少港人期望中央繼續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全然無視香港的政治環境已經到了中央不能“袖手旁觀”的地步。當香港社會普遍形成了“中央不應干預香港事務”的心態,中央再去行使“全面管治權”,幾乎必然招致強烈反彈。
三是自由、民主、法治等“普世價值”的強大吸引力和感召力。人作為“趨利避害”的動物,天生地就傾向于“權利”而嫌惡“義務”。在“普世價值”的年代,“主權”觀念早已為“人權”觀念所解構,自由、民主、法治等普世價值已經成為了絕對的“政治正確”,主權、國家安全和民族主義等傳統觀念無法佔據任何道德優勢。何況是在自詡為“自由民主”陣營一員的香港,百馀年的殖民歷史早已淡化了香港部分人的國民意識,要港人為國家安全而妥協個人自由更加不易。
四是建制派與反對派在話語能力上的巨大差距。長期以來,反對派在香港社會佔據了道德和輿論制高點,他們非常善于利用其享有的媒體資源和話語優勢,以偏頗的方式解讀“一國兩制”,不時向建制派、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發難。反觀建制派、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他們的話語體系尚未形成,議題設置能力不強,輿論引導能力較弱,習慣于被動因應,難以有效引導香港輿論。甚至當反對派宣揚“違法達義”和“勇武抗爭”等明顯違反法治精神的主張時,建制派、特區政府都不能及時予以阻遏和糾正,只有當前者做出“辱華”等極端“出格”的舉動,后者才可進行最低限度的輿論“還擊”。
任由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將會導致多重不利后果:首先是“港獨”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港獨”最先威脅到的是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因而遏制“港獨”不僅是中央政府的任務,更是香港特區的任務。同時,遏制“港獨”也需要香港社會的配合與支持。如果香港社會執意縱容或偏袒“港獨”,那么“港獨”的問題將長期得不到解決。其次是中央在香港的合法權威得不到落實。《基本法》規定了多項中央享有的權力,由于反對派善于製造議題和操縱輿論,中央依照正當程序行使合法權力屢屢遭到質疑,這種情境顯然不利于中央治港權和對港政策的落實。再次是香港的“人心回歸”遙遙無期。中央對于“一國兩制”的闡釋仍然處于弱勢地位。“一國兩制”的政策法律優勢如果不能轉化成輿論優勢,就不能贏得香港民心,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最后是“一國兩制”的長遠事業受阻。“一國兩制”的詮釋和論述權如果受制于人,中央對港方針政策和香港政府的施政必然會在“話語陷阱”中越陷越深。
話語創新的幾點思考
進入二十一世紀,話語體系和話語方式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重要的不是你說了什么,而是你怎么說”。這告誡我們,在宣傳“一國兩制”時,不僅應當注重對“一國兩制”實質的宣傳,更應當注重宣傳“一國兩制”的形式。要言之,應當以香港社會能夠接受的形式宣傳“一國兩制”的實質。應對“港獨”則更是如此。考慮到“港獨”問題的嚴峻性,為了爭取香港社會對打擊“港獨”的支持,應當加強“一國兩制”話語方式的創新,使得遏制“港獨”的話語能夠為香港社會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關于“反港獨”的話語方式創新,筆者僅此提出幾點不成熟的思考:
第一,從起點上,應當從香港—內地“命運共同體”出發。由于“兩制”的差異性,不少港人認為香港與內地之間存在互相競爭的權力關系,因而需要構建“港人統一體”來對抗內地和中央。這種設想顯然是片面和錯誤的。香港與內地同屬一個命運共同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香港好,祖國好;祖國好,香港更好”。“港獨”亦是如此,它既損害了國家利益,也損害了香港市民的利益。在宣傳“反港獨”時,應當始終將香港和內地作為命運共同體,將香港社會作為“反港獨”的統一戰線,避免渲染香港與內地的對立。
第二,從情感上,應當具備平等對待和換位思考的能力。雖然中央與香港之間存在垂直的權力關系,但是就香港與內地而言,兩地的媒體、學者、網民之間應當是平等的。香港社會少數人出于歷史優越感,將內地視為“專制落后”的“他者”固然不對。但是內地的媒體、學者、網民也應當摒棄那種“恩主心態”。在論述“一國兩制”和“反港獨”時,應當具備平等對待和換位思考的能力,顧及港人的感情和接受能力。
第三,從邏輯上,應當堅持實事求是和就事論事的原則。早些時候,由于兩地矛盾激化,香港與內地的網絡上瀰漫著一種不理性的情緒,雙方網民對罵,這種謾罵式的“交流”顯然不利于“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在論述“一國兩制”和“反港獨”時,內地的學者和媒體應當堅持實事求是和就事論事的原則,不動輒訴諸于“殖民心態”和“國際陰謀”等誅心之論;辯論時,應當聚焦于爭論的事件本身,避免給予別有用心人士轉移視線的機會。
第四,在論證上,應當基于客觀事實,形成全方位的“反港獨”論述。宣傳“一國兩制”和“反港獨”,不應當停留在“喊口號”的淺薄層面。相反,論者應當深入了解香港社會的歷史和現實,研究“一國兩制”的來龍去脈和前世今生。面對“港獨”謬論,應當“擺事實、講道理”,從文化、歷史、法理和情理等層面論述“港獨”的不成立性,指明“港獨”對香港社會的危害,從而形成全方位的“反港獨”論述。
第五,在語言上,應當選擇故事化、富有人情味的表達方式。在論述“一國兩制”和“反港獨”時,應當避免冷冰冰的意識形態話語、殺氣騰騰的民族主義話語和老套僵化的道德指責。相反,論者應當深入了解、研究和掌握香港社會的話語思維和表達習慣,增強內地與香港社會傳播對話與接軌的力度,尋求內地與香港在感情上的共振,使“一國兩制”和“反港獨”話語能夠為香港社會更好地理解和充分接受。
祝捷系武漢大學兩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章小杉系武漢大學兩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博士研究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尹國明:為內地女生怒撕“港獨”海報叫好,但更需搞清“港獨”勢力是怎么做大的(上)
2017-09-10?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