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全中國有多少家民營資本有能力和機會分一杯羹?這些已經具備超級實力獲取國企壟斷資源的民營資本,他們是在創造均富,還是在加劇兩極分化?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
必須按照市場經濟的一般要求,還原國有企業的“企業”屬性,強化其“全民所有”的功能、價值和意義,推進國企改革走向市場,走向科學,走向共贏,走向和諧。
國企改革的重點對象是非公益性國企,改革的重要途徑是混改。合理確定股權結構,是推進混改的關鍵,是國企混改進程中各方博弈和爭論的焦點問題。
新一輪國企改革,媒體上報道最多的,并非對體制機制改革的探討,而是關于國企借殼或重組“概念股”、“潛力股”的分析與推測。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荒唐的現象。
只要沖破經濟自由主義的思想牢籠,設想一下可以將財政資金投資于生產企業甚至新建國有企業,需要投資的地方就是我們說的那些缺乏長期性大規模投資的戰略性產業。
看到媒體大肆宣傳國企改革“激勵方案”“激勵機制”“激勵之年”。我認為,就企業管理而言,激勵和約束,是一個銅板的兩面,撇開約束談激勵的改革思維不可取,也不可行。
國企高薪酬問題仍將如野馬脫韁,是相關制度設計賦予了它強勁動力。很多制度設計,就是在這樣的層層疊疊、自相矛盾中,從頂層向下,向具體的社會生活滲透,導致一片亂象。
國有資本要在自主創新上給力,不要在類如房地產業上較勁!國有資本擴張要把搶占高端科技產業、掌握核心制造技術、創造世界知名的品牌作為主攻方向。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十年。這十年間,反國企的說法(或者說理論),有沒有一點新鮮的東西呢?依我看,似有非有,基本沒有。不過是換了一個又一個馬甲再出來裝鱉而已。
我主張將國有資本收益通過直接的現金分紅,來體現國有資本的“全民所有”屬性,由此激發全民對國企的擁護、關注和監管積極性,由此還原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本意。
希望有更多的黨政領導干部能夠像李希同志一樣,堅定不移、一以貫之地敢于說出“推動國有企業不斷做強做優做大”這句話,而且真正拿出具體政策舉措,堅決貫徹落實見成效。
偉大的導師毛澤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套用之,職工,只有職工,才能成為戰勝一切困難、具有全球競爭力世界一流高質量發展的現代企業。
把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中干群之間的自主聯合勞動關系,蛻變成資本與勞動的關系,異化為雇傭勞動。這種傾向對國企改革的指導具有長期誤導性。
當務之急是要大力批判新自由主義,肅清流毒。把鞏固和發展基本經濟制度落到實處,采取切實措施,發展公有制經濟,剎住公有制比重下滑的趨勢,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從本質上說,這場風潮的發生再次觸及了有關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中國的工業發展和現代化是可以依靠外資來實現,還是必須依靠我們自己?
國有企業的改革,是全國人民很關注的問題,因為它關系著我們國家的社會性質,是與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
伴隨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國企混改也進入了深水區、關鍵期。如何保證國有資產保值最大化,又維護企業職工和投資方的合法利益,有效化解重大風險?
管理是從上到下的簡單執行,治理則是民主協商共同決策,依據角色分工協同運行。中國國有企業創立的“黨政工”民主共治的企業制度,便是這樣的現代企業治理體系。
在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兩個維護”,也再次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的顯著優勢。
疫情控制住之后,在中國國內要做些什么事才能把握主動權,才能真正把這次危變成機,我們要認識這次危機,順勢而變,順勢而為,才能真正地使國有企業盡到企業社會責任。
2020年新冠疫情,又一次將人們的目光聚焦到民營企業身上,因為,在這場疫情中,很多民營企業的表現距離公眾的期望實在是太遙遠了。
最近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是疫情倒逼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也代表了未來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發展方向,必將成為我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沒有靈魂的企業是不可能健康發展的。伴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進步,我們很多企業已經擺脫了簡單粗暴地“向錢看”的思維模式,深刻地認識到了文化建設的意義。
國資監管機構授予國有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權利,國有企業用市場主體標準約束自身的行為而自覺接受國家發展戰略規劃,唯此才能激發出現代企業制度的功效。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