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2日-星期五
前退休外交官吳建民退而不休,以“老外交”自居,居高臨下,一再就中國外交的戰(zhàn)略思想發(fā)聲,打壓不同觀點。先是竭力宣揚“和平與發(fā)展”論;今又批判胡錫進(《環(huán)球時報》總編輯)、羅援等的不同觀點是“‘民族主義’,很‘鷹’”、“極端”!并認為,在外交問題上最好只能由外交官發(fā)聲,不容媒體發(fā)表不同觀點,認為這會“添亂”,并成為“禍源”。
旁觀雙方論戰(zhàn),吳建民雖氣勢洶洶,力圖以“勢”(“大事兒全是中央定的”)壓人,卻并不占“理”。
第一,外交問題,媒體為何不能發(fā)聲?
這就奇哉怪也!難道外交問題,只許有政府外交官一種聲音,就不準有民間的聲音?不容許媒體涉足,那么百姓的聲音又如何得以表達?又何來當今提倡的“民主”、“自由”一說?
在吳建民的大腦里,也許有一種“官高于民”的觀念,這大概是他長期身居高位,脫離下層的必然結果。不錯,居高位者可以有權;然而,居高位者,未必就一定掌握真理。
毛澤東說:“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居高位者,容易脫離群眾。如果背棄了廣大下層人民,聽不到他們的聲音,必然會干“蠢事”;反之,卑賤者,因能同廣大的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必然就會“聰明”些。
由此,筆者突然想起一則歷史故事:
西晉惠帝時期,有一年鬧災荒,老百姓沒飯吃,到處都有餓死的人。有臣子把情況報告給惠帝司馬衷,沒想到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竟說:“沒有飯吃,為什么不去吃肉糜粥呢?”讓那位臣子聽了,哭笑不得。災民們連飯都吃不上,哪里來的肉糜粥呢?這故事固然反映了司馬衷的低智商與愚蠢,更主要的是他“高貴者”的地位所造定的。
吳建民斥責胡錫進:看不到“世界大勢”,“抓不住主流”,批判“現(xiàn)在很多人還有戰(zhàn)爭與革命的慣性思維,完全搞錯了時代”。
為什么同樣一個世界,從吳建民與“很多人”眼睛里看出來,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景象?會得出兩種完全不同的結論?關鍵是因為吳大使立場:全為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第二,當今世界究竟是什么時代?
當今世界,究竟是“戰(zhàn)爭、革命”時代,還是“和平、發(fā)展”時代?
吳建民是毛澤東時代的外交官。他曾為毛澤東、周恩來、陳毅等老一輩國家領導人當過翻譯。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后,他躋身常駐聯(lián)合國的第一批工作人員之列。有這樣資歷的人,當然值得人們尊重。但是很可惜,在后毛澤東時代,吳建民早就背棄了毛澤東思想。正因此,他才極端憎惡“戰(zhàn)爭與革命”的思維;而竭力鼓吹“和平、發(fā)展”的理念。
事實是:二戰(zhàn)結束70年來,雖說沒有發(fā)生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受制于大國之際熱核武器的“恐怖平衡”),但不管是在美、蘇兩極世界時代,還是1991年蘇聯(lián)解體以后出現(xiàn)的美國“一超”獨霸時代的世界格局,戰(zhàn)爭哪一天停止過?以人民反抗為形式的革命斗爭哪一天停止過?
僅粗略的不完全的統(tǒng)計,除去一些相當數(shù)量的國內(nèi)戰(zhàn)爭不計,僅有西方大國發(fā)動、參與的局部戰(zhàn)爭就不下23場,延燒于中東、朝鮮半島、印度支那半島、南亞、中亞、海灣、東非、北非、巴爾干、東歐、拉美等地,最長的阿富汗戰(zhàn)爭長達13年之久,世界各地幾乎沒有一年不在燃燒著戰(zhàn)火。
進入新世紀后,美、歐西方國家不僅已經(jīng)發(fā)動了阿富汗戰(zhàn)爭、伊拉克戰(zhàn)爭和利比亞戰(zhàn)爭,還策動了中東、北非多國的“顏色革命”戰(zhàn)爭。環(huán)顧這個動亂的世界,不單有巴以危機、伊核危機、朝核危機;還有印巴核對峙、南北朝鮮對峙、釣魚島對峙、南海對峙,再加上美俄烏克蘭對峙、敘利亞對峙,等等。簡直到處都是濃濃的火藥味。把這一世界形勢概括為“危機重重”,一點也不過分。事實證明:以美國為首的金融——軍事霸權主義,就是當今世界戰(zhàn)爭的根源。
面對如此嚴酷的世界局面,吳建民一概視而不見,硬要把美國“一超”獨霸、危機重重與戰(zhàn)火不斷的世界,說成是“和平、發(fā)展”的“太平盛世”,這如果不是在重蹈歷史上空想主義者的覆轍,那就一定是有意地在散布和平主義幻想。客觀上就是在為霸權主義“先發(fā)制人”的戰(zhàn)略服務——以便讓愛好和平的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毫無反抗地,在下一場戰(zhàn)爭中被消滅和征服。
去年3月11日,吳建民在上海《解放日報》發(fā)表《歷史的災難將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一文。該文名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七十周年”,實際上該文:一不譴責這場罪惡戰(zhàn)爭的策動者;二不歌頌進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各國人民;三不從中總結、汲取寶貴的歷史經(jīng)驗教訓。相反,卻故意模糊正義戰(zhàn)爭與非正義戰(zhàn)爭的區(qū)分,一味以“和平、發(fā)展”之類的美麗詞藻,宣揚虛幻的和平主義。其畫龍點睛之筆是:“革命時代已經(jīng)過去,戰(zhàn)爭不再解決問題”,宣揚各國人民應該放棄斗爭,迎合霸權主義需要的“告別革命”論。讀了吳文,筆者曾寫了《戰(zhàn)爭仍在繼續(xù),時代無法“轉變”——評〈歷史的災難將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可見“人民網(wǎng)·強國博客”、“烏有網(wǎng)刊”、“紅歌會網(wǎng)”等網(wǎng)刊),從殘酷的客觀史實和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霸權主義掠奪本質分析入手,對吳文進行批駁,至今仍未有回音。可見其已理屈詞窮!
凡是正視現(xiàn)實的人,都不得不正視:
當今世界難道不仍舊是資本帝國統(tǒng)治的世界?
當今控制世界的所謂“七國集團”,難道不仍舊是:英美法德日意加(加拿大不過是英帝國分離的產(chǎn)物,原先“八國集團”的俄國已被排斥在外)等老牌帝國主義在21世紀的繼續(xù)?
當今世界難道不仍舊是第一、第二世界國家,以各種形式(商業(yè)的、科技的、金融的)剝削、壓迫和奴役第三世界國家?
當今世界難道不仍舊是“發(fā)達國家”在以隨意入侵的方式,把戰(zhàn)爭強加給第三世界的世界?不仍舊是它們在肆意屠殺第三世界的“垃圾人口”?并以數(shù)以十萬、百萬計地制造無家可歸的“難民”?
當今世界的主要矛盾,難道不仍舊是帝國主義為了爭奪和維持其霸權的斗爭?
┄┄
冷戰(zhàn)結束以后,如果要說當今時代有什么變化?唯一的變化就是:帝國主義已由一般的壟斷階段,發(fā)展到了金融——軍事霸權主義新階段。結論是:
當今仍是帝國主義時代,仍是戰(zhàn)爭與革命的時代。盡管時代的形勢與表現(xiàn)形式有變,但時代的本質始終未變。
第三,兩手政策不會過時。
在當今由美國“一超獨霸”的金融——軍事霸權主義時代,中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我們應該怎么辦?你對現(xiàn)實感到迷惑不解嗎?那就請教歷史吧!
回想毛澤東時代,我國的國際環(huán)境不可謂不險惡。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在經(jīng)濟上長期封鎖、制裁,軍事上包圍、不斷地進行戰(zhàn)爭威脅;中蘇分裂后,社會帝國主義更一度向我們露出核牙兇相。然而,我們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實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一方面推行“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一方面秉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衛(wèi)原則。采取的是革命兩手政策,既有軟的一手,亦有硬的一手。結果是:該打就打,該和就和。敵人尊重,朋友親近。周邊多兄弟之國,鄰近有胞波之情,我們的朋友遍天下。1972年,占聯(lián)合國席位大多數(shù)(2/3以上)的朋友們,把我們“抬”進了聯(lián)合國,讓我們恢復了聯(lián)合會的席位。
當時我們盡管一窮二白,百廢待興,但卻是昂首挺胸,廣受尊重的社會主義大國。
如今,我們的國力已非昔比。但外交形勢似乎更為嚴峻。君不見,環(huán)視周邊,有幾處安靜?從美日韓聯(lián)盟,演兵朝鮮半島,挑戰(zhàn)東海釣魚島;往南有“臺獨”勢力作祟,更有美軍進駐菲律賓、勾結澳大利亞,“并肩”耀武我南海島礁;再看越南、印度的會合;加上“港獨”、“藏獨”、“疆獨”┄┄
王毅外長多次重申,中國反對美國“薩德”反導系統(tǒng)進駐朝鮮半島;美防長卡特的回應是:部署該系統(tǒng)“將成為現(xiàn)實”,它“與中國人無關”,“希望中國人能與我們合作”。王毅部長呼吁“七國集團”的廣島會議,應聚焦世界經(jīng)濟問題,不要把歷史遺留問題甚至領土和主權爭端牽涉進去;換來的是“七國集團”發(fā)表共同聲明,對有關南海問題表示“關切”。
如今,中國的固有領土——南海島礁,已被“國際社會”視為“爭議地區(qū)”;近代一直遭受列強侵略的國家,如今成了影響世界“和平”的“中國威脅”;長期侵略中國的日本軍國主義反而成了“積極的和平主義”┄┄
怎么辦?
再繼續(xù)“韜光養(yǎng)晦”?再去迎合美國人的意志,搞“中美國”?進一步開放市場、輸出廉價商品,強化金融合作,主動輸送利益,宣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去緊密“夫妻關系”,高呼“救美國就是救中國”?只許它到我們的菜園子來踐踏,踢進門來,刀架在脖子上也不掙扎、自衛(wèi)?也許正因為是秉承了這樣的觀念,吳建民才會把胡錫進視之為可惡的“鷹”!
什么是“鷹”?無非是主張強硬一點,敢在敵對勢力面前挺起腰干罷了。這有什么不好?難道非得一味軟癱在地,站不起來,那又怎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其實,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辯證的對立統(tǒng)一。搞外交同樣如此,還得有兩手:一手軟,一手硬。團結與斗爭,友好與敵對,和平與戰(zhàn)爭,都是對立統(tǒng)一。一切都得視矛盾發(fā)展的情況而定,冷靜以對,兩端不可偏廢。
甘愿做羊,不想做狼,結果必定是羊被狼吃了,甚至連骨頭也沒有。只有愛“鴿”又愛“鷹”,才會有“鴿”的生存。和平不是“求”出來的,是“斗”出來的。不懂得這一點,沒資格當外交官!更別想做“外交高參”!
(來源:作者來稿,昆侖策研究院編發(fā))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zhàn)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wǎng):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nèi)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