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導讀】: 卡梅倫何以“親華”?理由是在亞投行等問題上傾向于中國主張,積極理性發展對華關系,開啟中英關系的“黃金時代”。所謂“槍打出頭鳥”。卡梅倫的轉變,自然引起其他西方國家的不滿。這種不滿,就是他們未走出意識形態偏見、認識與時代脫節的反映。更進一步說,如何看待中國,一定程度上是如何看待世界、自己和全球化的折射。
七國集團峰會在日本召開前夕,被日本收購的英國《金融時報》刊文稱,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峰會上將遭到孤立,原因不是因為他搞“脫歐公投”,而是因為他是個“親華”領導人。
卡梅倫何以“親華”?理由是在亞投行等問題上傾向于中國主張,積極理性發展對華關系,開啟中英關系的“黃金時代”。
卡梅倫真“親華”嗎?為什么卡梅倫在歐盟里顯得像一個“孤獨的少數派”?確實,卡梅倫在歐洲領導人當中較早實現“意識形態轉向”,客觀理性務實地抓住中國崛起機遇,在人民幣國際化、亞投行問題上挖掘英國的金融優勢,通過中國來塑造世界,確保英國在國際金融、經濟新秩序形成過程中的話語權。在這個意義上,卡梅倫與其說“親中”,不如說“親英”——在變動的世界中確保英國國家利益。
所謂“槍打出頭鳥”。卡梅倫的轉變,自然引起其他西方國家的不滿。這種不滿,就是他們未走出意識形態偏見、認識與時代脫節的反映。卡梅倫絕非實現這種轉變的唯一西方領導人。德國總理默克爾執政以來,對華態度也日趨務實理性。在加入亞投行問題上,德國也態度積極,是西方國家的先行者。
更進一步說,如何看待中國,一定程度上是如何看待世界、自己和全球化的折射。
先說如何看待世界。工業化發源于英國時,才數百萬級人口規模,到歐洲大陸達千萬級,到美國才達億級。今天,十幾億、幾十億人口正在加速走向現代化,多個發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區逐漸形成,國際力量對比繼續朝著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方向演進。
再說如何看待自己。西方只是地方性概念,不過由于率先開啟工業化、全球化而帶些全球性。且由于很多國家實現工業化走的是西方道路,全球化有時也被稱為“普世概念”。
最后說如何看待全球化。中國問題越來越是全球性問題在中國的體現,看待中國不能從意識形態和期待出發,以自身或歷史上其他模式為參照系,時而“中國威脅”,時而“中國崩潰”,將全球失衡、失業等問題歸咎于中國。
正如馬克思所言,學習外語,要學會忘記母語;認識中國,也要學會忘記自己,不拿自身模式或歷史上存在的其他國家模式或現象套中國,尤其不能把中國與西方對立起來。中國是世俗、連續不斷、未被西方殖民的文明型國家。這是中國在西化世界常遭污蔑、偏見的根源。
卡梅倫首相不見得悟出了這一點,但已感覺到中國既不例外,也不普通,需要拋開歷史成見和意識形態偏見,從大歷史、大邏輯和大趨勢來看待。這也是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看待全球化的檢驗。(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原標題:王義桅:西方該睜眼看中國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出手了!中國此舉將奪回“石油定價權”!成功拿下亞洲金融中心?
2017-11-14快刀洪七:學我者生,像我者死!別再說中國“世界工廠”地位不保了!
2017-11-14曹征路 | 臺灣青年:“如果搞社會主義,我愿意做中國人”——從釣魚島看兩岸未來
2017-11-13?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