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王中宇:不祥的征兆——清除第五縱隊已迫在眉睫
點擊:  作者:王中宇    來源:察網  發布時間:2016-10-30 08:21:34

  

摘要今天各主要資本主義經濟體都陷入了同質的危機之中,都在等待別人先倒下,以緩解自己的危機。美、日不斷對華挑事,即源于此。一旦我們陷入上述困境,它們一定會煽風點火。別忘了,中國的學界、傳媒界、經濟金融界、政界充斥著他們多年來安插的第五縱隊。因此,清除海外勢力的代理人,為可能出現的危機預作應對方案,已經迫在眉睫。

注意中國統計數據的人可能會發現,中國的廣義貨幣M21985年公布數據以來持續高速增長。于是有人擔憂中國貨幣超發。北大國發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孫冶方經濟學獎獲得者、國務院特貼專家姚洋教授對此不以為然,10月15日下午,他在北大國發院的朗潤講堂稱“我們國家的M2上升非常快,M2/GDP這個比例已經是200%以上了,很多人會說這是我們國家一個很大的問題。”“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美聯儲是我們全世界最大的印鈔機,是無中生有的印鈔票”。(《姚洋:中國貨幣超發嚴重?美聯儲才是世界最大印鈔機》http://www1.guancha.cn/YaoYang/2016_10_18_377563.shtml

貨幣發行量比較

中美兩國到底誰的貨幣發行多了?有無客觀的標準判斷之?姚洋提到的M2/GDP(當年價)被經濟學界用來度量一國經濟的貨幣化程度。上個世紀80-90年代之交,我國金融理論界討論的熱點之一是“金融深化”,即經濟的貨幣化。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如麥金農的《經濟發展中的貨幣與資本》、愛德華•肖的《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深化》,都是在1988年底翻譯出版的。當時我國理論界的主流看法是:我國經濟的貨幣化程度太低,造成了“金融抑制”,制約了要素的合理配置,影響了經濟的發展。從經濟貨幣化程度的視角看,M2/GDP可用于觀察一國的貨幣發行量。中美兩國的M2/GDP(當年價)演化軌跡見圖01:

1.webp.jpg

01:中國美兩國的M2/GDP(當年價)

數據來源:歷年《中國統計年鑒》

http://www.federalreserve.gov/releases/h6/hist/h6hist1.txt

http://www.bea.gov/national/index.htm

數據顯示:1985年中美兩國的M2/GDP(當年價)不相上下,而此后美國的軌跡大體維持著橫向推進,而中國則呈明顯的加速態勢。1885年為53.88%,2015年已達205.79%,為1985年的3.82倍。如果說美國是在濫發鈔票,那中國又是什么?

頭銜如此顯赫的姚洋教授,為何睜眼說瞎話?太不可思議了。細讀姚教授的文章,原來他耍了個花槍,他先說“我們國家的M2上升非常快,M2/GDP這個比例已經是200%以上了”,讓人以為他會基于M2/GDP(當年價)討論問題,卻不想他一掉頭轉而談M0去了。一邊說我國M0沒有失控,一邊說“誰印鈔票?美聯儲是我們全世界最大的印鈔機,是無中生有的印鈔票,美國的財政紀律極其差,他不讓別的國家印鈔票,其實他自己印的是最多的”。

《中國統計年鑒中》有歷年M0的數據,但美聯儲網站上只能找到歷年的M1M2數據,而Currency(亦即M0)只能找到2015年的數據。這些數據見圖02:

1.webp (1).jpg

02:中國美兩國的M0/GDP(當年價)

數據來源:歷年《中國統計年鑒》

http://www.federalreserve.gov/releases/h6/hist/h6hist1.txt

http://www.bea.gov/national/index.htm

數據告訴我們:中國的M0/GDP(當年價)于1993年達到歷史最高點16.54%,此后總的趨勢是波動著走低。2015年達到歷史最低點9.34%。即使在這個最點上,也高于美國的7.42%。如果說美國是“印的是最多的”,那中國呢?

別忘了,中國的M0主要用于國內,所謂“人民幣國際化”才剛開始;而美元早已世界通用。兩者都用本國的GDP(當年價)來度量,只可能高估美元的發行規模。即使用這高估的美元發行規模作參照系來觀察,中國的M0/GDP(當年價)也不能說是低的。

M0M2那個更能反映貨幣發行量

主流經濟學對貨幣下了個嵌套式的定義:最核心的是M0M0加上活期存款是M1M1加上其他存款(又稱準貨幣)是M2

姚洋的討論在M0M2間跳躍,那到底哪個更能反映一個經濟體中的貨幣發行量呢?姚洋有一句話說得正確:“什么是債務?什么是貨幣?其實就是一種信用”。他將債務、貨幣、信用放在同一范疇,因為債務和貨幣都是產生、承載信用的工具。

注意圖02中中國的M0/GDP(當年價)在1993年達到峰值,而這一年正是南巡講話導致的通脹高峰。可見M0/GDP(當年價)與通脹相關。實踐中M0主要用于購買最終消費品。所以它與物價高度相關,因此大體滿足費雪公式( 王中宇 《中國困境的政治經濟學透視》第二編 宏觀調控觀察第一章 宏觀調控之惑 1.1 “貨幣的迷失”還是經濟學的迷失?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7-792490.html

這一特性迫使貨幣當局嚴控M0的發行。一旦連M0的發行都控制不住,就像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的國民黨政府那樣,這個政權就岌岌可危了。

而作為M2的主體--準貨幣(占M2的比重已從1985年的約兩成膨脹到七成以上),它是除活期存款之外的全部銀行存款,銀行需為之付息,因而需用它掙錢。它是逐利資金,與作為交易媒介的M0不同,完全不滿足費雪公式。準貨幣的膨脹其實就是信用膨脹。姚洋說:“我們國家貨幣多純粹是因為我們儲蓄太多了”。這只是表象,準本金率使商業銀行可以以存款創造新的存款,實現信用的膨脹。而這些膨脹的存款統統需要追逐利潤。正是這些追逐利潤的信用推動資本主義經濟體的運行,經濟景氣總是與信用膨脹相關聯,而信用膨脹終歸會導致泡沫破滅,這就是經濟周期的根源。

由此,判斷一個經濟體是否信用膨脹,M2/GDP(當年價)顯然是比M0/GDP(當年價)更合適的指標。

信用膨脹的歷程

中國的信用是怎樣膨脹的呢?先看看圖03:

1.webp (2).jpg

03:中國M2/GDP(當年價)的膨脹歷程及其構成

數據來源:歷年《中國統計年鑒》

數據顯示:從1985年到2003年,中國的M2/GDP(當年價)持續膨脹,這膨脹的主體是準貨幣,而活期存款和流通中的現金并未明顯膨脹。可見這一階段的經濟發展主要表現為逐利資金的高速積累。這種積累迅速地使中國從短缺經濟過渡到過剩經濟。1996-1998年間,這一過渡完成,此后宏觀經濟調控的注意力就轉向了“啟動內需”。其主要手段就是教育、住房、醫療的市場化,以圖逼出百姓兜里的錢,驅使其進入消費領域。

然而御用經濟學家們筆下的“百姓”其實是兩個已經截然分化的群體,其中的絕大多數,靠工資性收入為生,貨幣收入有限,不過維持生存而已。教育、住房、醫療的市場化使他們不堪重負,反而不敢消費了;另一個群體,是厲以寧大師代言的、占人數極少的“先富者”,他們坐擁巨額資金,靠資本利潤生活,其消費需求已經被充分滿足,早已進入奢侈性消費領域,他們渴望的是以錢生錢。于是有真實需求的沒有錢,有錢的沒有新增需求,導致刺激內需毫無成效,不得不靠投資拉動GDP。于是M2/GDP(當年價)的膨脹一直持續到2003年。對M2膨脹的警告聲也越來越強。

2003年后,貨幣管理當局意識到,靠信用膨脹催出來的經濟的高速增長難于維持。同時業界發現,靠來料加工、OEM可以從海外掙利潤。于是這以后M2/GDP(當年價)的膨脹停止。而中國經濟的外貿依存度大幅飛躍。圖04中,2003-2009年間,中國經濟的外貿依存度軌跡遠遠陡于長期趨勢線。

1.webp (3).jpg

04:中國外貿依存度

數據來源:歷年《中國統計年鑒》

這個階段的經濟增長,是靠大量消耗農民工的青春和中國的生態資源維持的,依附于西方產業鏈的低端,使中國的資本家們只能掙得微薄的利潤,逐利資金的增長只能與GDP的增長同步。前期那種超越GDP增速的資本積累不可能了。于是,這一階段的最大獲利者,只能是海外資本。

2009年,美國金融危機的沖擊波傳到了中國。海外市場萎縮,這樣的增長方式結束。中國經濟陷入了走頭無路之境。絕大多數國民有限的貨幣收入,不可能支撐內需這架“馬車”。在內需嚴重不足的條件下,投資無疑是賠本的買賣,這架馬車也廢了。現在外需也垮了。經濟能如何走下去?

這時的當局,真的被逼瘋了,企業一個個倒閉,老板成群跑路,工人大批失業,眼見就是個爆炸性的局面。該如何處置?這時的中國,產能有,勞力有,客觀需求有,唯一沒有的,是資本主義經濟體所必須的盈利可能性。其原因也很明白:貨幣經過30年的利潤極大化,已經高度集中在體制內外的各類資本家手中了。而他們需要的利潤源----亦即普通百姓手中的貨幣,卻同時相對枯竭。

走頭無路之際,總算找到一個神主:鐵公基。于是大批巨大工程迅速上馬,很快造就了今天國人引以為自豪的高速公路網、高鐵網等。這類建設通常被視為投資,但姚洋說了句實話:“高鐵能回本嗎?永遠都別想,它是不能回本的,那它就是消費,消費就是回不了本的東西。”所謂投資,是將本求利。若不能通過回收的貨幣流還本付息,并積累起新的資金,它就不是投資。在這個意義上,許多必要的建設都不屬于投資范疇,如國防、外交、教育、醫療衛生、社會穩定、生態保護等等。然而我們高鐵的建設被放在投資的范疇對待,于是有了巨大的負債,成了推動鐵道部公司化,鐵路私有化的口實。

另一個神主就是房地產,于是地價、房價暴漲,地方政府和地產商營造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氣,而廣大普通百姓的住房需求,則在高企的房價中淪為“中國夢”。

這樣的大規模建設,只能靠政府投入。這投入的渠道不是印鈔票,而是財政撥付和銀行貸款,這些錢產生的存款又經準備金率派生出新的存款和貸款。于是我們看到了圖03中2009年以后準貨幣/GDP(當年價)令人咋舌的暴漲。

這樣的態勢可以維持嗎?

不祥的征兆

由央行的月度數據(自2000年起公布),我們看到了一個值得注意的動向。

1.webp (4).jpg

05:中國M2三個組成部分的年增長率

數據來源:央行歷年《貨幣統計概覽·貨幣供應量》

http://www.pbc.gov.cn/diaochatongjisi/116219/index.html

準貨幣的增速于2009年4月達到歷史高點30.49%,此后波動下行。這表明靠高速的貨幣膨脹維持經濟運行是不可持續的。2015年7月以后,準貨幣的增速更是加速、持續下滑,到2016年7月跌倒4.85%。

與之相伴的,是活期存款的高速飆升,從2015年3月的2.19%升至2016年7月的29.09%。活期存款介于準貨幣和M0之間,動用巨量的準貨幣,通常不會直接轉化為M0,而是轉化為活期存款后,轉向各方。

準貨幣增速加速下行、而活期存款增速高速飆升,意味著有大量的存款在短期內被動用。

活期存款增速上一次高速飆升是在2009年1月到2010年1月之間,其背景是4萬億的巨額“投資”和準貨幣的增速的同步高升。這一次的背景是什么?

其一,富豪移民潮

“新世界財富(New WorldWealth)公司分析2000~2014年各國百萬(美元)富翁出走離開自己國家的情況。而這群富翁中,大陸總共凈流出(流出人數減去流入人數)9.1萬人,是全球第一;印度22萬名百萬富翁出走6.1萬人,排在第二。”(《超9萬大陸富豪移民境外臺媒:賺飽就離開?》2015-07-17 http://money.sohu.com/20150717/n416922033.shtml?_t=t

“波士頓咨詢公司今年6月的報告稱,中國在過去5年內超越德日,成為全球私人財富排名第二的國家,僅次于美國”。“英國第二大銀行巴克萊的報告顯示,近半數中國有錢人考慮未來5年內移民發達市場”(《中國富人移民潮五年內或大批離開》2014-09-16環球網http://business.sohu.com/20140916/n404348275.shtml

網絡上關于退休高官移民美國的傳聞頗多,無法證實,有的傳聞甚至有名有姓地列出了一串名單。但也沒看見那個部門或個人出來辟謠。

美國是不歡迎窮鬼的,移民有財富門檻(據說大約是100萬美元)。于是移民潮必然帶動貨幣外流潮。

其二、房地產的巨幅波動

進入2016年以來,先是北上廣深四大城市在地方政府千方百計推動下房價出現暴漲,深圳房價年初不到三個月就在原有天價基礎口暴漲58%,隨后全國一二線城市出現了150多個地王

這樣遠離百姓支付能力價位上的暴漲,只能是大資本擁有者才玩得起的游戲。大資本擁有者絕非笨蛋,肯定知道在這樣的價位上,無論租還是賣,都很難回本。那他們為何如此?邏輯上可能的答案是:他們對現有的貨幣系統失去了信心,現在的地價、房價雖然貴得離譜,但一旦貨幣系統崩潰,手里總還能落下幾片土地、幾套房產,強似一文不值的廢紙。

由此二者可以解釋準貨幣增速加速下行、而活期存款增速高速飆升的怪異現象----那些存款的擁有者開始大規模動用其存款了。

富豪和高官無疑是40年來最大獲益者。而今這個群體大規模動用其存款,要么用于移民,要么在天價上拋錢搶地購房。這說明了什么?

主流經濟學根據費雪公式推論,貨幣發行量的增速應反映在物價的增速上。而過去40年M2高速膨脹,而沒有出現明顯的通貨膨脹。這令經濟學家們大惑不解,稱之為“貨幣的迷失”。其實費雪公式背后隱含的假設是:貨幣是交易媒介。統計數據顯示,只有M0大體滿足費雪公式,而M2的主體準貨幣是逐利資金,基本不參與對最終消費品的購買,因而,與消費品價格沒有直接關系。它追逐的是盈利可能性,因而它的膨脹導致了資產價格的膨脹,反映在投資品價格、股票價格、土地房產價格甚至珠寶、金銀、古董、郵幣卡之類可能保值增值物品的價格上。

最大受益者富豪、高官群體們,大量持有準貨幣而不將其拋棄,是因為他們還相信這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一旦這個信心動搖,它們會毫不猶豫地將手中的準貨幣轉換為任何自以為能保值的對象。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典型的崩塌過程,許多王朝的貨幣系統都是這樣垮掉的,離我們最近的案例就是國民黨政府的法幣-金圓券系統。這一過程中,通貨膨脹將如野馬崩騰,社會底層大眾將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社會將陷入大動亂。

因此,圖05顯示的征兆值得高度重視,但愿它不是類似事件的先兆。

今天各主要資本主義經濟體都陷入了同質的危機之中,都在等待別人先倒下,以緩解自己的危機。美、日不斷對華挑事,即源于此。一旦我們陷入上述困境,它們一定會煽風點火。別忘了,中國的學界、傳媒界、經濟金融界、政界充斥著他們多年來安插的第五縱隊。因此,清除海外勢力的代理人,為可能出現的危機預作應對方案,已經迫在眉睫。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