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中共黨史是一部百科全書,具有多方面的價值,對社會各領域的具有突出的指導性和嚴肅性。本文主要從黨史具有的政治價值、思想價值、理論價值、宣傳價值、歷史價值、科學價值、應用價值等方面,發現了問題,并簡單提出了一些解決問題的對策。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不僅包括黨的革命、戰爭、思想、理論的歷史,也包括經濟、教育、科學、衛生、外交等社會各方面的智慧和重大決策。既是一本有字之書,又是一本“無字”之書。既是一部思想政治理論史,又是一部生動活潑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史。由此可見,中共黨史是一部百科全書。黨史讀本是“有字”之書,具有科學的嚴密的體系。黨史材料的編寫必須在掌握客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分析,既有具體動人的情節感動人,又有科學的理性結論。在新時期新階段,黨在歷史上的智慧,仍具有資政育人、經世致用的作用,有必要充分研究開發。
一、政治價值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首先是一部政治實踐史。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唯一執政黨。這是中國政治的一大特點,也是中國基本的重要的國情。要了解中國的政治和國情,就必須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實踐。由此,在中國,黨史學科的政治價值就超越于一般意義上的歷史學科,具有廣泛的社會指導意義。寫黨史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思想政治指導意義,而是一項具有先導性的嚴肅的政治工作。
2013年0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 這對認真總結、科學對待、重視學習和善于運用黨的歷史等一系列問題,對于推動全黨從對黨的歷史的堅定自信中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黨在歷史上以及現實生活中面臨的許許多多的是是非非、難點焦點問題都可能在編寫過程中分析解釋。黨史教學、研究及宣傳工作都必須講黨性,講政治。“寫黨史要有政治上的觀察和把握。”要解決如下問題:(1)導向問題。如:領袖個人生活。領袖人物的崇高品質和革命精神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鄧小平指出:“研究黨的歷史,重要的是分析歷史復雜的背景,今后還是要掌握這個分寸。評價人物和歷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學的觀點,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這才符合馬克思主義,也才符合全國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因此,對領袖人物一定要給予積極的正面的評價,使之成為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學習的榜樣和楷模。使尊重領袖,珍視英雄,成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和修養。在這個問題上,如果不能保證正確的教育導向,就會發生思想上的偏差或錯誤。由此可見,教育為誰服務問題,理論為誰服務問題,要十分明確。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2)嚴肅性。任何政黨都來源于其所代表的階級,中性政黨是不存在的。對待黨史工作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和觀點。同時反對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思潮。但是,違反或不能很好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情況仍然存在著。這一問題在過去幾年曾經較為嚴重,現已有很大改善。錯誤的立場和觀點主要來自于國際國內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消極影響,以及改革開放后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嚴重失誤。是否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否自覺地抵制國際國內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的侵蝕,是檢驗一名黨員政治信仰是否堅定和政治覺悟高低的戒尺。(3)是非界定。提倡什么,反對什么,是對是錯,交代清楚,含糊不得。否則,就會給造成模棱兩可思想認識。
二、理論價值
善于運用理論指導實踐是政治成熟的標志。沒有科學的理論,就沒有成功的實踐。只有以科學理論作指導,才會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成功實踐,才會培養出廣大干部的實干實戰能力和堅實健康的作風。中國共產黨的廣大干部必須以科學的理論來武裝。在黨的歷史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先后建立了兩次大的飛躍,形成了兩大思想理論體系: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既是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切實實踐,也是對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科學總結。
所謂黨史材料的理論性,即對歷史事實的定性認識或者叫理性認識。感性材料生動具體,“寫一本黨史涉及許多理論問題,不是系統地講理論,而是通過黨史表述這些理論。”但是對客觀歷史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是不夠的,必須從感性材料中升華出理性認識,由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階段。為什么?這除了理論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外,還由于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對教育對象所產生的作用也存在著質的不同。感性認識具有真實性和真實感,容易觸及人的靈魂,感人肺腑。但是,他還不是能夠講清楚是非曲直的科學道理,不能形成確定的理念,不能或難以在人的頭腦中形成持久的認識。這就是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必要性和重要性。
正確反映客觀歷史的理論應當具備:(1)合理性。合理性,即源于客觀歷史,符合歷史實際。一件歷史事實中可能有幾條合理性的結論,究竟擇取哪些條?這首先要看主題,要在第一條突出反映主題。其次,一般再加兩條,可能還有多條,但不必再多,不要無限延伸,以免顯得累贅,“尾巴”太大。不過,如果沒有那么多條,也不要牽強附會,這取決于客觀史料的具體情況。(2)邏輯性或條理性。邏輯性是指理論體系或理論結構的內在的緊密聯系性。這正如同客觀歷史事實內部情節的緊密聯系性一樣。因為理論必然反映客觀歷史事實,那么,它就不能脫離客觀歷史事實的原有邏輯。科學理論內含嚴密的邏輯,或者說,科學的理論是由嚴密的邏輯來聯接的。沒有嚴密的邏輯,就不是科學的理論。那樣,就既不能反映歷史事實本身,也不能突出主題,就必然得出模棱兩可的結論。(3)準確性。這是對客觀歷史事實如何定性的問題。究竟如何定性,首先也要取決于客觀歷史事實本身。在對客觀歷史事實客觀量化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進行分析,做出科學的定性結論。很顯然,這里要求講出科學的道理,或者叫做真理性認識,“要盡量做到科學,實事求是。”(4)深刻性。對客觀歷史事實的認識不能停留在膚淺的表層上,而必須洞穿客觀歷史事實,一針見血地指出客觀歷史事實的內在本質,使認識到位,充分體現理論反應客觀歷史事實的威力。
三、思想價值
思想性是指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和建設的指導思想或核心思想。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則列寧主義。這一核心思想的完整表述應當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在新時期還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胡錦濤科學發展觀,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新思想、新理論、新理念為指導思想。
中國共產黨及其領袖群體在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實踐中,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真理性認識,形成了中國化的干部建設的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論,將此歷史性思想理論成果進一步深化、發展、系統,具體應用于新的科學實踐,增添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宏觀思想理論的微觀含量,無疑是將馬克思主義繼續中國化的實際需求,是科學發展的實際需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實際需求。
黨的具體歷史實踐千差萬別,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都要義不容辭地反映這一核心思想。胡錦濤指出:黨史工作要注重三個結合:“一是要把黨史研究與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結合起來,為不斷解決前進道路上的新問題提供歷史借鑒;二是要把黨史研究與加強革命傳統教育結合起來,幫助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一步加深對黨的認識,牢固樹立跟黨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三是要把黨史研究與探索世界政黨興衰成敗的規律結合起來,從中汲取有益于鞏固我們黨的執政地位、提高執政水平的經驗教訓。”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論和唯物辯證法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階級性和實踐性的特點,使之與黨史材料的編寫工作貫穿起來。這一切黨史工作所不可缺少的思想性。
否定黨史的思想價值是錯誤的。因為不要思想性,就是不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那就如同對黨史施加了“外科”手術,生硬地割去了“指導方向”,抽取了“靈魂”。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擁有八千多萬黨員的大黨,肩負著領導一個擁有十一億人口的大國。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指導思想,不能形成全民族的共識,那么,這個黨就不會形成強有力的領導核心,這個民族會變成一盤散沙。不要思想是不要非馬克思主義的各種社會思潮,而不能不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以來中共中央的重要文件和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黨史工作正是為了加強黨的思想意識形態陣地和提高干部素質,而不是削弱這個陣地,更不是不要它。而“是為了對我們黨的歷史進行科學的、準確的敘述和解釋并用它來教育人民、教育青年、教育全黨。”
四、宣傳價值
黨史的宣傳價值,一為宣傳黨的政治宗旨,二為國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三為全民愛國主義教育。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歷史發展的主題。盡管霸權主義、恐怖主義依然存在,但是,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流已不可逆轉。以和平與發展為主流的各種力量正在增長并正在不斷地超越戰爭因素,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正在形成。在國內,處于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正在進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革命戰爭時代的社會政治主題與當今市場經濟時代的社會政治主題已經發生了很大的反差。由此,人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有人提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主義建設是否需要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對這個問題,應當從兩個方面來認識和回答:一方面,首先要認識到當今時代與革命戰爭年代相比,中國共產黨所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質的變化。最根本的就是,中國共產黨不僅已經成為執政黨,而且正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中國已經增長為推動國際和平發展一支重要力量。受市場經濟以及其它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還要看到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的共產主義信仰并未改變。堅持毛澤東思想,“要講適用于現在的,特別是講適用于現在的”。“接受歷史教訓,是為了今后的工作。”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最低綱領之后,中國共產黨正在踐行最高綱領的目標。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以及崇高的革命精神,在任何時候都有其值得借鑒的寶貴精神財富,尤其是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黨的革命傳統精神可供參考借鑒的價值更大,更加具有實用性,更加能夠體現出歷史為現實服務特點。
還有當今如何對待犧牲精神問題。比如:犧牲奉獻精神,當今仍然需要,必須提倡。不提倡就是原則錯誤。但是,也要解釋為什么犧牲奉獻,共產黨人不做無為的犧牲。要注重提高干部對犧牲奉獻的理性認識,把握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更有甚者,堅持歷史虛無主義觀點,污蔑、貶低、篡改黨的歷史、領袖、英雄人物等。滅人治國,必先去其史。這些錯誤思想和行為對新時期的黨史教育宣傳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必須奮起反擊和戰斗。
五、歷史價值
對待黨的歷史必須堅持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分析方法,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面臨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這兩大歷史任務而不懈奮斗,就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圍繞這個主題和主線,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開展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并取得偉大勝利的歷史,是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豐富、發展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偉大成果的歷史,是黨自覺加強自身建設、保持和發展先進性、經受住各種風險考驗而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這就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是“必須遵循的黨性原則”。“以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對待黨的歷史,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應對意識形態領域挑戰,抵制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圖謀的必然要求,是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關系我國社會主義前途命運。”
歷史是一面鏡子。當今,通過學習和研究黨的歷史,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和教訓,要善于發現和把握執政黨的自身建設規律、黨的執政規律、社會發展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等四個規律。這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貫徹、實施“四個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義重大。
六、應用價值
應用價值實際是指通過學習、研究黨的歷史實踐、經驗、教訓,為政策的制定和創新實踐提供對策參考,繼承優良傳統和作風,戒除錯誤和失誤。社會在發展,民族在進步,時代在變遷。戰爭原則遠不同于市場經濟原則,革命主題也遠不同于建設主題對干部建設的要求。隨著時代主題的變化,社會對干部素質的要求也在同步變化。黨在建黨伊始至今將近一個世紀的努力奮斗中,先后解決了和正在解決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探索、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四個歷史性重大課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達到了長足的發展,成績舉世矚目。但是,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但是新時期的干部生活、工作環境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毫無疑問,新世紀對黨的干部隊伍建設也提出了新的挑戰。為能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廣大干部隊伍必須提高素質,既是一個專家,還要成為“雜學家”,隨時代生活的主題而轉型,科學建設干部隊伍,適應新世紀的復雜局面和發展趨勢。站在當今的歷史橫截面上,研究探討黨的干部隊伍建設的歷史、現狀和未來,建設好黨的干部隊伍,以更好地把握歷史機遇,適應新世紀的挑戰,努力構建好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科學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即具有承前啟后,開辟未來遠大前景的重要意義。
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西柏坡考察時指出:“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針對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他還借鑒黨的建設的歷史經驗,制定了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推出了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出要了“打鐵還需自身硬”、“黨要管黨,才能管好黨;從嚴治黨,才能治好黨”、“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這些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為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指明了方向,也是黨的歷史上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當今時代的發展和創新。
七、科學價值
科學價值,也包括學術價值。因為學術研究是一門嚴謹的系統的科學工作。科學地研究黨史是一切黨史工作者的政治任務和對真理的探求工作。科學地反映黨的歷史,充分總結黨在革命和建設中的經驗教訓,大力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對新世紀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是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環節,是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歷史鑒戒,具有重大的資政育人的價值。
要尊重客觀歷史,以客觀歷史為基礎,以原始材料充實教材:(1)保證原始材料的真實性或者具體性。真實性的材料必然是具體的,沒有分散的具體,就不能體現出真實性。不能“把那些熟知的材料炒來炒去,炒冷飯。不是利用第一手資料,書的學術價值就差了。有的書沒有多少學術價值,但是有比較高的閱讀價值。” 同時,“寫黨史要表現我們的滿腔熱情,革命經驗是革命先烈用大量鮮血換來的,不能用平淡無奇的筆法,采用無動于衷的態度來寫,要恰當地進行評論,筆端要常帶感情。”“要使得歷史上動人的事情,在書中也是動人的,不要變得平淡無奇的、枯燥無味的。不要使人感到過去的事情、過去的人物、過去流的血、過去的驚濤駭浪,沒有如實地表現出來。”因此,為保證原始材料的知識性,就必須首先搜集并占有充分的具體的材料。只有在此基礎上體現出真實性,黨史材料才有真實感,才能立足于堅實的基礎之上,才能經得住推敲,既有學術價值,又有閱讀價值。(2)原始材料的占有必須具有完整性或者盡可能保證其完整性。一般地說,“寫歷史要把抽象的事實、具體的事實、事實的背景三部分搭配好。”一件歷史事件的發生,都具有一定的必然的因果關系或矛盾關系等,其中還可能包含有曲折復雜的變化情節。“黨史應該有相當生動的情景,不但能說服人,而且能感動人,不但用正確道理教育人,而且用高尚情操陶冶人。” 因此,要說明一件歷史事實,就必須,或者盡可能了解和掌握歷史事實的全部情節,否則就不能或者很難把一件歷史事件講清楚。殘缺不全的材料客觀不能反映一件歷史事實,自然也就失去了客觀性。那樣就缺少說服力,所產生的教育效果就會被大為減殺。(3)對黨在歷史上的重大問題,宜粗不宜細,不要過分糾纏,“不能大大小小的問題都舉出來。”鄧小平指出:“對歷史問題,還是要粗一點、概括一點,不要搞得太細。”要“先講清政治形勢,才能講清黨的政策。”重要的問題要加以論證,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總之,“不能說多了,說多了勞而無功,不能貪大求全”。不過,“所謂‘少’,是指限制在最必需的程度。問題越多,爭論越多。黨不是爭論俱樂部,只能用少量的必需的時間來討論這類問題。”
所謂歷史,即前人進行的實踐。所謂黨史,即黨在以往進行的實踐。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歷史又在其不斷發展歷程中驗證真理,并且發展真理。能夠正確地總結歷史,同樣可以獲得真理性認識,同樣也是獲得真理的重要渠道。要科學地反映黨的歷史,黨史讀物就一定要“有科學性,要有科學的分析,科學的論斷,要對重要的問題做出結論”,增強黨史工作的科學含量。黨史工作之所以具有戰斗性力量,就是“因為我們依靠的是科學,依靠的是真理。這種戰斗就是科學與反科學的戰斗,是真理與謊言的戰斗。”歷史虛無主義否定黨的歷史,否定黨的偉大領袖等是改革開放以后冒出的“黨史無用論”、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在新世紀的繼續泛濫,其實質是“全盤西化”的資產階級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政治攻擊,是新時期新階段的階級斗爭在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客觀存在和真實反映。對此,黨的各級組織若不給以堅決有力的反擊,就會任憑資產階級思潮在全社會繼續泛濫,興風作浪,削弱黨的思想領導,否定“四項基本原則”。那樣,黨的領導就犯了“右”錯誤,黨內就必然會出現修正主義。因此,要提倡全面的科學的觀點,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公正地、科學地對待歷史。“只有這樣,我們才是公正地、科學地、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地對待歷史,對待歷史人物。”通過總結歷史,從中總結出真理性認識,從中汲取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創建黨史新文化體系,為黨和人民提供精神營養。
八、問題與對策
改革開放以后,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及封建的腐朽落后思想觀念沉渣泛起,在如何對待黨的歷史問題上,給予了極端的污損、貶低、篡改,甚至謾罵、侮辱,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妄圖否定黨的歷史,達到顛覆中國社會主義政權和制度的罪惡目的。同時,黨內也存在著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輕視、忽視黨的歷史及中共黨史學科的錯誤。主要表現在:(1)科研無禁區,課堂無紀律。肆意攻擊、污蔑、貶低、篡改黨的歷史、領袖、英雄人物;(2)輕視、忽視、邊緣化,實行砍、減、弱,招生嚴重不足導致嚴重不能滿足社會需求、黨的政治工作及教育科研工作需求,造成嚴重青黃不接,老中青人才結構嚴重斷代;(3)專業人才嚴重不足。高校及黨校黨史教學科研人才不足造成鳩占鵲巢,外行領導內行突出。學非所用,用非所學,比比皆是;(4)人才不專業、不過硬,布局不合理。更難解決的是黨史學科人才分布不均衡和政治理論素養不夠,專業基礎知識結構及相關專業知識結構嚴重不完整、不扎實。不專業,就是不稱職、不合格、不勝任;(5)教育產業化、市場化,教學科研官僚化、商業化及唯學歷、唯年齡等問題嚴重。有些單位教學、主持課題甚至參加研討會都看領導職務高低來定,有的單位竟然售賣碩士、博士文憑。考生不僅不具備碩士研究生專業學習和培養經歷,甚至連本科專業學習經歷都沒有,即通過非正當途徑錄取為在職博士研究生并順利如期獲得相應學位。這嚴重損毀科研風氣,嚴重敗壞學風,嚴重破壞教育制度;(6)地方黨史不僅在高校教育中找不到地位,即使在地方黨校中也找不到地位。這不僅是國民教育的缺失,也是黨的政治教育工作的缺失。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中共黨史的宣傳教育和學科建設發展,會對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致命的影響。2014年對300名廳局級領導干部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2.7%認為改革開放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大失誤;95%贊同教育改革,不贊同僅占1%;有76%認同改革開放以后忽略了“接班人才”的戰略培養;89%贊同呼喚具有現代價值和現代人格的優秀青年人才,呼喚新鮮氣息,新人輩出;95.7%贊同人才制度改革,不贊同占1%。可見,有些問題已成為多數干部的共識。
這些問題必須解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要警惕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堅決抵制、反對黨史問題上存在的錯誤觀點和錯誤傾向。為此,必須制定應用對策,切實革新創新的戰略布局。簡述如下:(1)破除障礙,調整或革新創新制度機制。以人才政策創新帶動體制機制創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2)教育體制改革:教學主體化、科研先鋒化、管理去行政化(官僚化)、后勤保障社會化。實行知識分子動態自行管理,機會平等,激發活力,綻放思想和智慧;(3)人才知識化、專業化,再加職業化,造就杰出專家、大師級專業人才;(4)實施“接班人戰略”或人才梯隊建設。歷史證明:不能丟棄“老祖宗”,“老祖宗”更不能沒有“后人”;(5)組織上大幅調整、適度約束。對各社會學科歷史虛無主義者在思想上進行有組織的批評和糾正,在組織上進行免職、調整和適度約束,對有關領導(教育主管領導、校長及院系主任、學術帶頭人等)監管不力者,要追究責任;(6)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條戰線:黨務工作、課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共青團及學生工作。領導、教師、輔導員不得經商,而要到社會各部門行業蹲點、學習;(7)地方黨史必須進地方黨校,高校所在地思想教育要增加參觀了解地方黨史的社會實踐課;(8)盤活專家資源,建立二線專家庫,續聘返聘政治思想過硬業務精的專家,培養博士、碩士、本科專業人才;(9)取締一切高額學費、非全日制學歷學位教育,嚴肅整頓教、學、科研風氣,清理教育工作環境。
參考資料
1、 《胡喬木談中共黨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288頁。
2、《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版,第244頁。
3、 《胡喬木談中共黨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234頁。
4、胡錦濤:《解放日報》2001年7月1日。
5、《胡喬木談中共黨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392頁。
6、《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版,第45頁。
7、《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版,第277頁。
8、《 人民日報 》, 2013年07月22日 08 版。 《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版,第304頁。
9、《胡喬木談中共黨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294頁。
10、《胡喬木談中共黨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302頁。
11、《胡喬木談中共黨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245頁。
12、《胡喬木談中共黨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243頁。
13、《胡喬木談中共黨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42頁。
14、《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版,第294頁。
15、《胡喬木談中共黨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307頁。
16、《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版,第43頁。
17、《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版,第43-44頁。
18、《胡喬木談中共黨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251頁。
19、《胡喬木談中共黨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389頁。
20、《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版,第172頁。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