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內容摘要】馬克思主義是治河換水,治水救魚,只有水好,魚才能成活;宗教是救魚的,水有沒有污染是否適合養魚,這不是宗教的任務。宗教勸導各歸本心,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善心、愛心。宗教有各種清規戒律,規范信徒的行為。從這角度,宗教具有倫理性質,修心養性,行善積德,勸人為善。宗教有它特有的社會功能,我們重視宗教對人心教化的良性作用。但社會不可能通過逐個改造人心而得到根本改造。只有變革社會,建立一個共同富裕的公平正義的社會,人才真正有安身立命之處。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學說還是信仰?馬克思主義當然是科學學說,但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共產黨來說,對馬克思主義者和一切反對資本主義制度的革命者來說,馬克思主義學說可以成為一種信仰。這里所說的信仰,就是行為原則、理想追求、價值目標。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學說,它是以事實為依據,以規律為對象,以實踐為檢驗標準的學說。事實、規律、實踐,是任何一門科學的本質要素。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依據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事實,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總結,尤其是十九世紀上半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提供的科學成果;至于科學社會主義不同于空想社會主義的地方,正在于它是立足于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包括哲學原理、政治經濟學原理、科學社會主義原理,都是以事實為依據,以規律為對象,經過實踐檢驗和仍然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具有規律性的認識。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學說的發展,其事實依據就是我國國情和我國發展的實踐,成果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新的概括和新總結,而標準仍然是實踐。事實依據、規律概括、實踐標準,是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學說始終如一的要素。馬克思主義學說是科學,絕不是說馬克思主義揭示的規律可以沒有人的參與而自動起作用。相反它必須有這種學說的信仰者為之奮斗,為之實踐,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理想才有可能實現。
縱觀歷史沒一種學說有馬克思主義如此大的吸引力,凝聚力;也從來沒有一種學說像馬克思主義這樣,如此深深地改變世界,使資本主義世界對它如此害怕;也沒有一種學說像馬克思主義這樣讓維護資本主義的形形色色的理論家為駁倒它而絞盡腦汁,勞心費力。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一次一次宣布馬克思主義已經被消滅、被駁倒,可馬克思主義依然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學說。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不是馬克思主義的失敗,而是教條主義和修正主義的失敗,是一種僵化體制的失敗。它從反面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并不是因為當政者創造性地、與本國實際結合起來應用馬克思主義,而是走了一條由教條主義到修正主義、到最終解散共產黨取消馬克思主義的道路,走了一條由深陷泥潭到徹底沒頂的道路。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現實之間,存在著一個由理想轉變為現實的中間環節,這個環節就是共產黨人的實踐和實際路線和政策。馬克思主義真正發揮作用必須有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有一大批矢志不渝為之奮斗的忠誠信仰者和實踐者。沒有共產黨的領導,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注定沒有任何可能通過總結教訓來挽救社會主義。這種社會主義社會必然失敗,回天乏術。
由學說進到行動,由理論進到實踐,必然進入到對馬克思主義科學學說的信仰維度。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和作為信仰有區別嗎?當然有。科學是共有的、普遍的,而信仰是個人的。馬克思主義作為共產黨的信仰,其中就包括每個共產黨員個人的共同信仰。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規律,對所有的人都適用。資產者們可以不喜歡馬克思主義學說,反對或禁止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可是馬克思主義揭示的規律照樣存在。中世紀不會因為神學家們的反對,地球就不再圍繞太陽旋轉。馬克思主義揭示的基本規律也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個人好惡取舍無礙于它的存在。信仰則不同。馬克思主義只有對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者,對一切擁護馬克思主義的人來說,它才是信仰。對于一切反對馬克思主義的政黨或學者,它就不具有信仰的性質,而是反對的對象,被視為歪理邪說。任何信仰都是信仰者的信仰,而不能成為不信仰者的信仰。作為一種信仰,可以有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也會有馬克思主義的反對者。即使在馬克思主義隊伍內部,信仰的堅定性程度也不會完全一樣。
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來說,科學和信仰是統一的。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信仰是否堅定,取決于它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態度。越是深入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個人信仰越是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是信仰堅定性的理論基礎;而信仰堅定性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科學性的內化,化為內心的堅定的信念和情感:“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科學理論動搖,信仰就會隨之倒塌。這就是為什么恩格斯要求追隨者們要把社會主義作為科學來研究的原因。
馬克思主義信仰是批判世界、改造社會的,是治河換水、治水救魚的;宗教信仰是自救自贖的,不是改變世界、改變社會的,是救魚的。歷史和現實中把馬克思主義宗教化的學者并不少見。著名哲學家羅素曾說,耶和華等于辯證唯物主義,救世主是馬克思,無產階級是選民,共產黨是教會,耶穌降臨是革命,地獄是對資本主義的處罰,千年王國是共產主義。這種比附當然是曲解,不值一駁。在當代,把馬克思主義宗教化的現象并不罕見。約瑟夫·熊彼特明確說,“在某種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宗教”,因為,“第一,它提供了一整套最終目標,這些目標體現著生活的意義,而且是判斷事物和行動的絕對標準;第二,它提供了達到這種目標的指南,這一指南包含著一個拯救計劃,指出人類或人類中被選擇出來的一部分應該擺脫的罪惡”。指摘馬克思主義把資產階級定為罪人,無產階級視為上帝選民,資本主義視為罪惡,共產主義視為千年王國,是一種常見的歪曲和曲解馬克思主義本質的伎倆。馬克思主義宗教化,是把為改變此岸世界而斗爭的學說,變為憧憬彼岸世界的夢想。理想化為幻想,革命學說變為勸世箴言。
宗教信仰是個人的私事,我們黨保護宗教信仰自由。馬克思主義作為信仰和宗教信仰有本質區別。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以事實為依據的信仰,是建立在規律基礎上的信仰;宗教信仰是建立在“信”的基礎上的信仰,我“信”因而我信仰。宗教信仰不追問“為什么可信”,而是“信”;科學學說不是問“信什么”,而是要問“為什么可信”。不能回答“為什么信”,“可信”的科學根據和事實根據是什么,就沒有科學;而窮根究底地追問為什么信,為什么可信,信仰的科學根據和事實根據是什么,就沒有宗教信仰。
馬克思主義是救世的,是改造社會的,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學說;而宗教是救心的,宗教信仰是自救自贖的。宗教不企圖改變世界,改變社會,而是各人回歸自己的內心世界,改變自我。馬克思主義解決的是社會不公問題,而宗教解決的是個人靈魂失衡問題。宗教撫慰對宗教信仰者有效,而對非信仰者無效。馬克思主義以解放人類為目標,解決社會向何處去的問題。不管你對馬克思主義信與不信,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消滅階級,獲得解放的不是某個人,而是整個社會。
馬克思主義是治河換水,治水救魚,只有水好,魚才能成活;宗教是救魚的,水有沒有污染是否適合養魚,這不是宗教的任務。宗教勸導各歸本心,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善心、愛心。宗教有各種清規戒律,規范信徒的行為。從這角度,宗教具有倫理性質,修心養性,行善積德,勸人為善。宗教有它特有的社會功能,我們重視宗教對人心教化的良性作用。但社會不可能通過逐個改造人心而得到根本改造。只有變革社會,建立一個共同富裕的公平正義的社會,人才真正有安身立命之處。
對于虔誠的教徒來說,自己信仰的宗教是不能批評的。馬克思主義不僅批判世界,而且提倡自我批評。一個鄭重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一個有自我批評勇氣,有改正錯誤勇氣的政黨。中國共產黨一貫倡導批評和自我批評,強調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共最鮮明的品格,也是最大的優勢。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不僅對反馬克思主義思潮具有戰斗性,還能夠審查自身理論闡述的真理性和說服力。一個只能接受點贊而不接受批評的共產黨,不是成熟的共產黨;一個只講蠻話,講硬話,不準對自己觀點質疑的人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者的堅定性表現為勇于堅持真理,敢于實事求是。烏云難以蔽日,真理不怕反駁。
?。ㄔd:吉林日報)
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資料(作者:劉仲康)
馬克思主義關于宗教本質的論述
關于宗教的本質,馬克思主義總的思想是反對用觀念的東西去診釋宗教,而主張到宗教的每個發展階段的現實物質世界中去尋找它的本質。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曾對宗教的本質作了高度的概括,指出:“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這段話說明:第一,宗教就其內容和對象來說,與其它社會意識形態一樣,都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對象并不是什么不可捉摸的神秘權能,而是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但卻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會力量。宗教的內容不管多么神秘玄虛,我們都可以在世俗社會找到它的“原型”。第二,宗教之為宗教,它與其它社會意識形態的區別在于:從反映形式上看,它是那些支配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是人們幻想的產物.一切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對象都是幻想出來的東西,客觀上并不存在;從基本特征上看,宗教是一種信仰和祟拜“超人間力量”—“神”或“神靈”的存在形式.世界上沒有不崇拜神或神靈的宗教,信仰超人間力量是宗教最顯著的本質特征。
.馬克思主義關于宗教產生及發展原因的論述
對于宗教的起源,馬克思主義認為,必須用時代的經濟生活條件,亦即用時代的生活方式和產品交換方式加以說明??梢哉f,歷史上的任何宗教,都是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的產物,一切宗教產生的最深刻的根源,最終存在于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之中。就人為宗教而言,它的產生與發展,尤其有著深刻的社會根源,這種根源集中表現為階級壓迫及由此造成的社會苦難。宗教觀念的最初產生,反映了社會生產力水平極低的情況下,原始人對物質生活過程中的內部關系,即他們彼此之間以及他們同自然之間的關系無法正確理解而產生的神秘感。這種神秘感則在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上,人的意識和思維能力有了相應的發展,形成了自我意識,并能把自然作為一種異己力量在支配著人本身和周圍的一切事物的時候,從而產生了最初的宗教觀。據有關考古史料證明,人類最早的宗教觀念和宗教儀式出現在十多萬年前的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進人階級社會以后,宗教得以存在和發展的最深刻的社會根源,就在于人們對這種社會盲目的異己力量支配無法擺脫,在于勞動者對剝削制度所造成的巨大苦難的恐懼和絕望,在于剝削階級利用宗教作為麻醉和控制群眾的重要精神手段。進入階級社會以后,殘酷的階級壓迫很快就把廣大勞動人民推進了苦難的深淵。當這些被壓迫階級對物質上的解放感到絕望的時候,就去尋找精神上的解放來代替。這就為追求精神上虛幻的幸福的宗教提供了產生與發展的條件;一些被壓迫階級的群眾不愿忍受剝削者的非人統治,進行了斗爭和反抗,但是,統治者憑借著手中強大的國家機器,很快就把被壓迫者的反抗鎮壓下去了,“被壓迫階級由于沒有力量同剝削者進行斗爭,必然會產生對死后幸福生活的憧憬”,把希望寄托于來世“天國”。
宗教除了上述自然和社會的根源外,還有認識上的根源,這主要是指認識水平上的限制和認識上的錯誤??陀^事物是相互聯系而又復雜多樣的,這就決定了人認識事物的曲折性。人的認識總是與社會歷史發展條件有關,與人所處的時代、環境、傳統觀念及接受教育的狀況有關。人的認識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認識,其發展水平有歷史的局限。同時,由于每個人的遭遇不同,當人對自然、社會和自身身體變化,以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認識來滿足自己的認識需要,滿足欲望與恐懼的雙重心理需要,以及解釋人生困惑并從中取得實用價值時,認識論的錯誤發生,就易滑向宗教。所以列寧指出,宗教觀念和唯心主義哲學有著共同的認識論根源,唯心主義哲學是經過人的無限復雜的認識的一個成分而通向僧侶主義的道路。
馬克思主義關于宗教的社會作用的論述
關于宗教的社會作用,首先要解決一個標準問題。宗教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一部分,屬于思想的上層建筑,判定它的社會作用的標準,只能看它所維護的生產關系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利于鞏固和發展先進的社會制度,是否有利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利于鞏固和發展先進的社會制度,是否有利于推動人類精神文明的進步。其次,必須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原則:①宗教的社會作用不是固定不變的,當它與不同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政治力量發生聯系時,其作用會各不相同;②要堅持“一分為二”,反對形而上學的非此即彼,認為要么只有積極作用,要么只有消極作用;③在同一歷史條件下,宗教的社會作用有主次之分。
總的說來,宗教的社會作用具有二重性.在階級社會中,一方面,它為剝削階級所利用,成為其麻醉人民精神、維護自己統治的工具。首先,宗教為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社會制度進行論證和辯護。宗教常常用上帝或諸神的名義從各方面論證剝削制度的合理性,為苦難世界提供神學的辯護,把它美化為上帝或諸神的安排,使之在姐眼的靈光圈的保護下,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性質。其次,宗教運用“天堂”和“來世”說給苦難的人民許諾一種幻想的幸福,為套在人民身上的鎖鏈裝飾上虛幻的花朵,使人民安于現實的苦難。當這些被壓迫階級把眼光從現實轉向天國之后,統治者就可以無優無慮地過著那種驕奢淫逸的生活了。正是從這個意義上,馬克思主義創始人認為,宗教是對人間謬誤的“天國的申辯”,是使顛倒的社會得到安慰和辯護的普遍根據,是苦難社會的靈光圈,是“麻醉人民的鴉片”。在階級社會,宗教的這種消極作用的一面是基本的、主要的,是歷史的事實。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正是基于階級社會的歷史事實來論及宗教的“鴉片”作用的,我們決不能根據今天歷史條件的變化來妄斷或否定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結論,認為宗教在階級社會里主要是起著積極的社會作用。另一方面,宗教作為一種“外衣”,在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階級反抗外敵人侵和反動統治階級的革命斗爭中也曾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這種積極的、進步作用的一面雖屬是非基本的、次要的,但確實是存在的。
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宗教的社會作用仍然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宗教在本質上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它仍是現實世界在人們頭腦中的虛幻的、顛倒的反映,宗教的教義決定了它信仰和宣揚上帝、神靈主宰一切,它將我們在黨領導下所取得的成就歸功于上帝和神,對社會主義社會中出現的挫折和困難,看作是神的懲罰,要人們跪倒在神靈的腳下來消災彌難。這說明,宗教的本質不變,宗教的麻醉作用仍然存在。此外,在政治領域,宗教仍有可能成為國內敵對分子和國外敵對勢力用以對我進行破壞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一種工具。這種作用雖是非基本的、次要的,但卻是不能否認的。另一方面,在社會主義時期宗教的社會作用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因為,宗教的社會作用不但與其本質緊密相聯,而且與社會歷史的客觀條件密切相關,它要通過種種條件的相互作用具體地表現出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它被誰所利用,為誰的利益服務。在社會主義社會條件下,宗教狀況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消滅,宗教已擺脫了統治階級的控制和利用。我國各宗教愛國組織成為黨和政府聯系廣大信教群眾的橋梁,廣大信教群眾也和其它人民群眾一樣成為國家的主人,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適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宗教思想也發生著積極的變化,突出的表現就是把愛國愛教有機地統一起來。相當一批宗教界愛國人物參加了各級人大、政協,參與國家大事的協商和決策.各宗教通過對教義的新的闡釋,勸導信徒止惡揚善,客觀上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各愛國宗教團體和宗教界人士積極開展對外友好交往,對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維護世界和平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說,在我國社會主義歷史時期,各宗教中有利于社會發展的積極因素不斷得到發揮,不利于社會發展的消極因素不斷得到克服,宗教的社會作用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
馬克思主義關于宗教發展及消亡的論述
馬克思主義認為,宗教和世界上的其它事物一樣有著自身的產生、發展和消滅的規律。宗教產生以后,經歷了由原始的自然宗教到人為的宗教,由多神教到一神教,由部落宗教發展為民族、國家宗教,再到世界宗教的歷史。原始宗教表現為大自然崇拜、動植物崇拜、靈物崇拜、祖先崇拜、圖騰崇拜等多種形式,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原始宗教體現出各自不同的特點,但它們都屬于自然宗教的范疇之內,反映的基本上是原始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類進人階級社會后,這種自然宗教就逐步演化為階級的宗教,開始反映階級的內容。隨著社會權力逐步轉移到統治階級手中,宗教的權力也逐步轉到某一個主神的手里,原始社會的多種教開始向一神教轉化。恩格斯指出:“沒有統一的君主就絕不會出現統一的神,至于神的統一性不過是統一的東方君主的反映,無非那個形形色色的自然現象聯合著各種互相對抗的自然力,而這個君主在表面上或實際上聯合著利益沖突,彼此敵對的人……。”
馬克思、恩格斯多次強調,宗教按其發展的規律最終也是要消亡的。宗教的消亡取決于宗教存在的根源的消滅,要實現這樣的條件,在任何一個階級社會中都不可能,因為在階級社會首先就無法消滅宗教存在的階級根源。因此,宗教消亡的首要條件是消滅資本主義制度,但資本主義制度的滅亡并不意味著宗教的最后消亡。宗教的消亡是一個極其漫長的歷史過程。馬克思指出“只有當實際日常生活的關系,在人們面前表現為人與人之間和人與自然之間極明白而合理的關系的時候,現實世界的宗教反映才會消失。只有當社會生活過程即物質生產過程的形態,作為自由結合的人的產物,處于人的有意識有計劃的控制之下的時候,它才會把自己的神秘的紗幕揭掉。但是,這需要有一定的社會物質基礎或一系列物質生存條件,而這些條件本身又是長期的、痛苦的歷史發展的自然產物。”恩格斯指出:“當社會通過占有和有計劃地使用全部生產數據而使自己和一切社會成員擺脫奴役狀態的時候……,當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時候,現在還在宗教中反映出來的最后的異己力量才會消失,因而宗教反映本身也就隨著消失。原因很簡單,這就是那時再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反映了。”
關于無產階級政黨對待宗教的態度和原則
1.宗教與科學社會主義在世界觀上是對立的。宗教是與科學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對立的思想體系,因此,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學說的科學性,反對任何調和宗教與社會主義之間矛盾的企圖??茖W社會主義是建立在對社會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科學認識的基礎上的,要實現社會主義理想,只能用科學社會主義的真理去武裝工人階級,決不能用宗教幻想去玷污科學社會主義,把工人運動引入歧途。
2.不能用行政命令和警察手段禁止宗教。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堅決反對用“左”的辦法來對待宗教問題。認為這種“左”的做法不僅無助于同宗教的斗爭,而且只會刺激信教群眾的感情,加強他們的信仰。列寧后來也一再重申,“大聲疾呼向宗教宜戰是一種愚蠢的舉動”,“這樣宣戰是提高人們對宗教的興趣、妨礙宗教真正消亡的最好手段。”
3.宗教時于國家來說是私人的事情。這就是說,每個國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完全是個人的自由,誰也管不著。國家不應該有什么統治地位的宗教和教會,一切宗教在法律上都應該是平等的,在公民中完全不允許因為宗教信仰而產生權利不一樣的現象,教會與國家,學校與教會完全分離。而宗教對于無產階級政黨來說不是私人的事情,因為黨是由工人階級最先進的部分組成的,是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徹底的無神論作為理論基礎的,因此,黨對自己的成員信仰宗教的現象決不能置之不理。黨如果任憑宗教思想影響自己的成員和工人階級,其結果必然使黨蛻化變質。
4.同宗教作斗爭要服從于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總任務。工人階級在爭取社會主義勝利的斗爭中,必然面臨著如何對待宗教的問題。但宗教問題到底應占多大的比重,放在什么地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態度是要把同宗教的斗爭同消滅產生宗教的社會根源的具體實踐聯系起來,被壓迫階級為創立人間天堂而進行的這種真正革命斗爭的一致,要比無產者關于天堂的意見的一致更為重要。所以決不能把宗教問題提到它所不應有的首要地位,決不能把群眾間的宗教分野置于政治分野之上。如果這樣做,就會分散真正革命的力量,分散勞動群眾隊伍,破壞革命隊伍在政治上的團結一致。
5.徹底實現宗教信仰自由。必須堅持對國家來說宗教只是私人的事情的原則,徹底實行教會與國家的完全分離,真正實現任何人都有充分信仰任何宗教,或者不承認任何宗教,自愿地做一個無神論者的自由。
6.要堅持不懈地進行無神論宣傳。工人階級政黨不僅要保持自己世界觀的純潔性,還要逐步提高勞動群眾對宗教的科學認識,逐步使勞動群眾從宗教偏見中解放出來。為此必須進行無神論宣傳,向群眾說明宗教存在的根源。但是,無神論宣傳要服從工人階級政黨的總任務,決不能突出到不適當的地位.而且,這種宣傳決不能傷害信教群眾的宗教感情。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是一個十分嚴整的理論體系,要完整準確地把握,不能片面強調某一個方面,否則會導致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歪曲,在實踐中造成嚴重危害。但是也要看到,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有其特定的時代特征,像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科學一樣,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也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創新。這一任務就落到了以后的共產黨人身上。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真正做到了將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與本國宗教實際相結合,繼承、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宗教觀。
(來源:昆侖策網綜合編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