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摘要】美國大選,一塌糊涂。錯亂一:選邊站隊折射出社會嚴重撕裂,美式選舉政治顛覆精英治理模式;錯亂二:民主政治演變成大佬政治,美式選舉政治被豪門望族綁架;錯亂三:政治審美演繹為政治審丑,美式選舉政治陷入混亂失控困境。
進入倒計時的2016美國大選,像一幕人物關系復雜、情節不斷反轉、沖突起伏跌宕的荒誕劇,令全世界關注的人們在震驚中看到一波波無下限的“猛料”。“川普現象”引發連鎖反應,希拉里“郵件門”演繹“十月驚奇”,兩位競選人在辯論對決中赤裸裸“互黑”揭短,使這次美國大選成為有史以來最奇葩的政治鬧劇。
其中有一個現象尤其值得關注,就是大選延續至今,社會各界紛紛選邊站隊,精英富人階層通過籌集資金、媒介呼吁、發表聲明等一系列行為力挺希拉里。一般來說,在美國兩黨政爭中,民主黨代表的是中下層民眾即平民取向,而共和黨代表的是中上層富人即精英取向。有鑒于此,透過精英富人支持希拉里這一現象,表明美式選舉政治發生嚴重錯亂。
錯亂一:選邊站隊折射出社會嚴重撕裂,美式選舉政治顛覆精英治理模式
按照傳統意義上的理解,美國大選表現為以民主黨為代表的左翼自由派和以共和黨為代表的右翼保守派之爭,可這次大選無疑突破了近幾十年來的格局,呈現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新變化:精英主義與民粹主義之間彌漫著濃重火藥味的劇烈沖突,折射出美國社會精英與草根、窮人與富人、城市與郊區等已經嚴重撕裂,分化為劇烈沖突、抗爭、博弈的兩個世界。這次大選各種飄搖不定、選邊站隊的奇特現象,只是社會撕裂、族群沖突的外在表現。
“川普現象”耐人尋味。作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傳統意義上他應該是美國主流精英富人的代表,可他種種言論令人嘆為觀止,從“墨西哥人都不是好人”、“關閉互聯網”、“監視清真寺”、“擊敗中國”、“墨西哥人出錢修圍墻”到近期的“取消選舉,直接宣布總統”等等,頻頻出現“熱詞”現象,屢屢刷爆社交媒體。事實上,川普參加競選以來,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的熱度與關注度一直遙遙領先,是希拉里的兩倍。媒體作為監視環境、溝通社會的基礎性結構,往往能夠形塑出不同的政治、經濟、文化形態。川普在社交媒體“搭便車”以及“群體極化”效應,說明他接地氣、通民意、會傳播,非常清楚美國社會出了什么問題,背棄了他所代表的黨派的立場與階層,而是從平民群眾的價值理想和心理需求設計競選形象,搖身一變扮成了窮人救星,看似胡說八道、離經叛道,卻獲得草根大眾的一片歡騰,新媒體的傳播又讓很多群眾愈發狂熱,使他峰回路轉、險中求勝。
互聯網尤其是無線互聯互通網絡傳播,將原本屬于人的信息接收與傳播權力還給了人,這就為草根大眾的政治參與提供了無限便捷。以往的美國大選,傳統媒體發揮著主導輿論走勢、影響大眾心理的強大作用,如今大眾傳播時代媒體的“議程設置”失效,媒體精英話語權弱化,對大多數草根民眾失去了影響力和控制力。相反,草根大眾、底層百姓被賦予對抗精英的權力,通過互聯網社交媒體“病毒式”傳播,以支持川普的方式對精英話語進行抗爭。這些現象充分表明,美國社會已處于嚴重撕裂、分化、沖突狀態之中。
錯亂二:民主政治演變成大佬政治,美式選舉政治被豪門望族綁架
美式選舉政治歷來被世界詬病的是,要么選政治世家,要么選富豪權貴,要么選演藝明星,真正平民出身的政治精英登上選舉舞臺可謂鳳毛麟角。有學者梳理后認為,回顧歷史,美國政壇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五大家族”:亞當斯家族、羅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布什家族和新興的克林頓家族。近30年來,美國政壇事實上被布什家族與克林頓家族所掌控,而這次美國大選則明顯成為這兩大家族幕后操控的鬧劇。
布什家族一家出了兩位美國總統和一個大州州長,無疑是美國政壇最具影響力的家族之一,更是美國共和黨當仁不讓的大佬,代表著美國保守派勢力。這次大選,家族力推小布什的弟弟參加競選,誰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川普不單不認黨內大佬,更是一路過關斬將,成為共和黨候選人與希拉里巔峰對決。而希拉里曾經是美國第一夫人,盡管因“白宮性丑聞”與克林頓恩怨情仇,但這次披上戰袍角逐權力寶座,有志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總統,使克林頓家族熠熠生輝。可人算不如天算,曾經是對手甚至“敵人”的這兩大家族,現在共同面對一個不可理喻的川普,作為共和黨大佬的老布什此次卻選擇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令人大跌眼鏡。
解析至此,可以清晰地看出,一直標榜民主自由的美式選舉事實上成為家族大佬的游戲,這對近現代政黨政治無疑形成一種威脅與解構。作為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勝利的產物,政黨政治是對封建君主制度政治的一個進步,隨著近代國家民主政治和政黨的發展,政黨政治已成為普遍現象。學界認為,政黨政治的核心是,政黨爭取成為執政黨,然后通過領導和掌握國家政權來貫徹實現黨的政綱和政策,使自己所代表的階級或階層、集團的意志變為國家意志。試問:如果以政黨活動為主要特征的民主政治,演變為以家族操控為明顯傾向的大佬政治,那么所謂西方民主政治的出路與前途是光明還是黯淡呢?
錯亂三:政治審美演繹為政治審丑,美式選舉政治陷入混亂失控困境
傳統意義上說,美式民主一向善于打造政治審美效應。力圖通過民主選舉的形式,向全世界推銷公民國家榜樣,打造政治審美標簽。戰后數十年,隨著美國經濟的增長,這樣的政治努力也曾十分奏效。但進入21世紀之后,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后,美式選舉民主之路便每況愈下,政治審美不再,政治審丑盛行。
具體表現在:一是兩黨候選人的政策主張都與自己陣營的立場出現偏移,甚至與對方陣營角色進行互換,黨派立場、政綱以及所代表的階層陽陽錯位;二是家族大佬紛紛登臺,將美國政壇父子、兄弟、夫妻輪番上陣競選總統的現象無遮擋演示,充分暴露美國政治家族化社交網、關系鏈、利益圈的實質;三是希拉里與川普兩位候選人“互黑”打臉,以及競選關聯人物私人空間全過程、全景式、全媒體“爆料”,上演了一場價值觀混亂的低俗、庸俗、惡俗“情景劇”;四是由于黨派以及候選人的錯位、越位、不到位,美國社會各階層、各派別、各領域選邊站隊,顯得迷亂茫然,使這個國家當下錯綜復雜的問題暴露無遺,讓全世界震驚啞然,等等。
政治競選的最高策略,就像《孫子兵法》所言的那樣:“不戰而屈人之兵”。也就是說,參加競選的候選人揮舞執政理念大旗,振臂一呼,應者云集,自然讓對方不寒而栗。從這種意義上說,問鼎總統寶座的候選人應當有強大的內心、堅定的意志、必勝的信念,內心有力量,精神才有定力;內心有光明,力量才有指引。悲哀的是,這次美國大選演繹至今,人們已經很難從兩位候選人的精氣神中領略到這種“心勝則興”的力量,留給全世界的印象,不是執政理念更先進、政策設計更合理、發展路徑更清晰、未來前景更美好。兩個候選人,不僅談不上高尚的道德品格、健全的人格品性,反而臺上臺下互撕、陰招迭出,難怪美國老百姓都覺得,這次選舉實際上是讓他們在希拉里特朗普兩個都不喜歡的人之間,淘汰那個更不喜歡的人,把更丑的那個踢出去,而已。
這次大選表現出的美式選舉政治的錯亂,給人類命運、國家治理、民主政治等產生了多維度負效應,人們開始懷疑這次大選是不是美國開始衰退走下坡路的標志。當然,作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我們也不能忽視美國社會自我發現、自我療傷、自我修復的功能。這次美國大選的結果如何,對美國未來運程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以及會給世界發展格局帶來怎樣的沖擊,全球拭目以待!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壟斷金融資本的獨裁統治已經毀掉了選舉的參與度和意義 ——評2017年法國大選
2017-08-17尹國明:韓國選舉文在寅勝,國防部松口,薩德部署會迎來驚天逆轉嗎?
2017-05-10尹國明|美國媒體表象下的政治密碼:特朗普贏了選舉,為什么較量還在繼續?
2017-01-22?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