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4日至25日,第15次中俄印三方學者對話會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會上,以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所長謝爾蓋·盧賈寧為團長的俄方學者就中俄印合作機制問題發表了看法。
一、俄羅斯對當前國際形勢的看法與主張
謝爾蓋·盧賈寧在會上作了題為《俄印中三國合作機制與全球治理體系面臨的挑戰、風險與機遇》的發言,認為,當前,國際關系結構日趨復雜,全球與地區穩定不斷遭遇挑戰,世界力量中心正在向亞太地區轉移,中國和印度在處理全球事務中的權重在不斷增加。俄羅斯發現,世界各國對能源市場和運輸通道的爭奪日益激烈,人類活動各領域包括軍事戰略活動的競賽無處不在。某些大國向其他國家強行輸出價值觀導致國際關系緊張加劇、全球潛在沖突增加。西方大國試圖在各個領域繼續維持其傳統霸權,不惜踐踏聯合國決議,在全球治理活動中過分維護自身利益,制造了更大的混亂與沖突。全球面臨的威脅與挑戰需要全球治理體系推出更強有力的措施來回應,該責任主體就應是聯合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俄羅斯一貫堅持維護和發展聯合國的權威和作用。當前形勢證明,沒有一個組織或集團能夠發揮像聯合國在全球治理活動中的核心作用。俄羅斯還致力于推動聯合國改革,使聯合國的工作在未來更高效、具有更廣泛代表性。任何關于擴大安理會成員國的提議都應在聯合國成員國廣泛同意的基礎上通過,而安理會5大常任理事國的架構必須保留。
二、中俄印合作機制必須深化
中俄印合作機制有必要深化,全球化是三國合作機制最重要的目標。謝爾蓋·盧賈寧稱,2016年11月30日,俄聯邦公布了最新版外交政策文件,將中國和印度列為第一優先伙伴國家(第84、85章),還認為“俄羅斯有必要繼續深化俄印中合作機制(第86章)”。俄羅斯認為俄印中合作機制與其它多邊對話機制(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二十國集團、上海合作組織等)一樣,都是維護全球發展與穩定的重要力量,是以聯合國為主導的“經典全球治理體系”的重要補充。俄印中合作機制將提升三國間經濟與投資等級、維護責任區域內及相關地區安全穩定作為優先任務。三國合作機制諸多目標中,最重要的就是全球化目標。必須以改革和現代化的眼光,將三國合作機制主動融入到全球治理體系中去。三國合作機制中的每個成員國都應主動介入聯合國(包括安理會)的活動,并與各國際財經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銀行等等)保持緊密合作。俄印中三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重要力量已在世界經濟管理體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并即將實現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改革,對此,三國外長分別多次做過類似的表述。
國際合作必要性凸顯,解決國際問題需多方合作。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印度研究中心主任塔季亞娜·紹米揚博士認為,世紀之初,世界體系呈現出各種勢力重組的特征,以應對兩極或單極世界。世界政治、文化和文明的多樣性呈現不平衡的特征,國際合作的必要性凸顯。解決現代國際問題需要多方合作,集體決策和集體治理,需要多個中心的世界體系。俄印中基于地緣政治因素與對國際事務的相似看法,擁有自己的組織,在國際上形成“戰略三角”。三國同時組成全球或地區組織的核心,比如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上海合作組織、印度巴西南非對話論壇、孟加拉灣多部門經濟與技術合作倡議。
三、中俄印合作機制與上合組織
中俄印合作機制關聯上合組織、關聯“絲綢之路經濟帶”。謝爾蓋·盧賈寧認為,未來,三國合作機制還會與上合組織擴員息息相關,事實上,2017年的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峰會即將實現印度加入上合組織,這意味著,三國合作機制從某種意義上已融入上合組織。理論上講,此次上合擴員將導致三國合作機制的力量和影響力擴展到中亞及泛歐亞地區。另外,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投資等方面,三國合作機制也將逐漸融入中國主導的“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也是下步各國專家學者需重點研究的課題。
上合組織為中俄印提供廣闊的合作便利與空間。會上,塔季亞娜·紹米揚博士作了題為《中俄印外交策略的區域性結構》的發言,認為,上合組織成員旨在建立新的非對抗的國際關系。上合組織成員國互信互利、平等、尊重文化多元,贊成互相加強經濟關系,致力于共同發展。上合組織既吸納了世界最大的能源輸出國,如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也包括最大的消費國,如印度和中國。上合組織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與通信合作等方面為各國提供廣闊合作平臺,建立共同市場,現正著手開展伊朗經由巴基斯坦進入印度、以及土庫曼斯坦經由阿富汗進入巴基斯坦的天然氣管道建設,并提出南北交通走廊建設,確保進入俄羅斯和中亞的貿易路線更加便捷高效。積極參與上合組織的各項活動有助于加強印度的東向政策,也為中印俄三邊合作提供了國際法理基礎。上合組織成員國在反恐維穩、反宗教極端主義和政治分離主義的利益是一致的,上合組織框架內經濟合作項目有助于促進印巴關系的正常化和合作,該組織擴員有利于阿富汗形勢的穩定。可以預見,中俄印將在打擊恐怖主義和毒品走私,確保能源安全,開展聯合軍事行動等方面展開合作。
四、中俄印合作機制中的反恐合作
“伊斯蘭國”極端恐怖組織對上合組織和中俄印三國構成威脅。俄羅斯科學院東北亞與上合組織研究中心副主任安納托利·克利緬科退役中將作了題為《恐怖主義對俄印中三國合作機制的挑戰與沖擊及其應對》的發言,認為,恐怖主義是俄印中三國合作機制及上合組織各成員國面臨的嚴重威脅。特別是在美西方軍隊撤出阿富汗之后,“伊斯蘭國”極端組織興起,對中東地區和上合組織國家都造成了很大威脅。一是逐漸蠶食敘利亞和伊拉克領土并大有繼續外溢之勢。雖然在俄羅斯空天軍協助打擊下已成功抑制其外溢勢頭,但即使徹底擊敗“伊斯蘭國”,中東地區的動蕩狀態仍會持續較長時間。二是極有可能引發阿富汗局勢更加動蕩。據多個消息源顯示,從俄羅斯及其他獨立體國家共有5000—8000人加入“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當“伊斯蘭國”被擊潰后,其中相當一部分極端分子將轉入阿富汗,繼而向中亞其它國家及上合組織成員國擴散。僅憑阿富汗一國之力難以有力打擊洶涌而來的極端分子,前景令人堪憂。
阿巴形勢不利反恐。安納托利·克利緬科認為,當前阿富汗實行的兩極政治體制也加劇了該國的動蕩。阿什拉夫·加尼總統和阿卜杜拉首席執行官支持率雙雙暴跌,國家政權威信掃地。政府運轉能力低下,拖累武裝力量在軍事行動中屢次遭受不必要的損失。目前,阿富汗安全部隊雖已能覆蓋全國所有省份,但塔利班也盤踞著全國40%—50%的領土,實力不容小覷。阿安全部隊訓練水平低下、裝備匱乏,難以應對恐怖主義威脅,穩定國內局勢。地方民眾對中央政府的不信任感不斷增加。綜上,俄方認為,阿富汗在可預見的未來必然陷入動蕩。巴基斯坦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對內,納瓦茲·謝里夫總理與軍方矛盾重重;對外,阿巴邊境、印巴邊境沖突不斷,這些非但無助于該地區形勢穩定,而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還可能加劇地區局勢的惡化。
中俄印三國與上合組織應在阿富汗問題上加強合作。塔季亞娜·紹米揚博士認為,中俄印三國和上合組織在反對單極世界和顏色革命、反恐和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等方面有著相同的立場。安納托利·克利緬科認為,印度與巴基斯坦即將成為上合組織正式成員,待伊朗也加入上合組織后,阿富汗將完全處于該組織的包圍中。阿富汗加入該組織也是遲早的事,該提議已在2016年的上合組織塔什干峰會上提出。屆時,上合組織對阿富汗的安全和穩定問題已別無選擇。作為近鄰,上合組織有能力協助維護該地區的穩定。再者,俄印中都是域內大國,俄中還是上合組織主要的、有影響力的成員國,他們的姿態和做法對其他成員國有榜樣和引領作用。如果“伊斯蘭國”及其它極端分子越過阿富汗邊境,擴散到中亞、中國和俄羅斯,那么印度也難以獨善其身,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結果。而阿富汗加入上合組織后,與俄羅斯、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同處一個國際組織之內,將有利于域內相關國家更好地介入阿富汗事務,幫助其維持穩定。下步可能出現的問題:一是實行何種方式和計劃?各國都清楚維護阿富汗國家穩定的難度非常之大,畢竟歷史上維護阿富汗地區穩定的行動無一成功;二是需要多少經費支出?各國如何分配?當前,阿軍每年消耗經費約37億美元,現由美國和北約提供。阿富汗的潛在利益有二:一是可修建新的天然氣管道。該管道可延伸至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不論對周邊國家還是阿富汗自身,戰略意義都十分重大;二是該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例如,阿富汗的鋰儲量居世界前兩位,鋰是生產從手機、筆記本電腦電池到太空設備的重要原材料。無論是上合組織擴員還是中國推出新的外交政策(特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都為阿富汗的未來提供了新的機遇,中國必將加大對該國的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俄羅斯也明確表示了對阿援助意愿,用于重啟前蘇聯(俄羅斯早期)在阿境內修建的設施。
此外,中俄印合作機制在安全領域的合作可提高層級。謝爾蓋·盧賈寧認為,安全領域的問題仍是三國合作機制面臨的復雜多變的難題,目前主要涉及俄美關系、敘利亞沖突等。同時表示,相信三國會在反恐等領域繼續加強合作,不僅限于區內,更會放眼全球,提高維護國際安全與穩定工作的質量和層級。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黃星清:打破美國金融霸權,以“中國方案”構建新型國際信用評級體系
2017-06-26何自力:美聯儲加息難以扭轉經濟頹勢,國際社會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應對
2017-03-16?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