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后的白俄羅斯軍事學說把“顏色革命”列為主要威脅,應對“顏色革命”與“混合戰爭”成為白俄羅斯軍隊的新增任務。這說明白俄羅斯存在著“顏色革命”的風險,對其而言,“內憂大于外患,安內重于攘外”,應未雨綢繆應對“顏色革命”。
2016年7月20日,在白俄羅斯國民會議代表院(議會下院)(6月16日)、白俄羅斯國民會議共和國院(議會上院)(6月30日)相繼通過的基礎上,盧卡申科總統簽署命令批準頒布新版《白俄羅斯軍事學說》。自此,經過近一年的修定與完善、議會上下兩院半年多的審議,白俄羅斯新軍事學說正式生效。
一、修改原因與新軍事學說主要特點
白俄羅斯之所以要對現行的軍事學說進行修訂,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現行軍事學說已時過境遷,不能準確反映當前的軍事政治形勢。國防部長安德烈·拉夫科夫在國民會議代表院解釋修改軍事學說的原因時宣稱,原軍事學說是14年前(2002年)生效的,在今天看來實際上已完成其戰略使命,“自其通過以來的這段時間里,世界、歐洲地區與我國的軍事政治形勢客觀上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現行的軍事學說沒有完全考慮到這些變化。”故此,2015年2月13日,盧卡申科總統頒布第55號命令,決定修改《白俄羅斯軍事學說》。
二是軍事威脅已經轉變。出現新的軍事威脅,包括以信息為目的的使用網絡武器,借助他人之手實施戰爭,挑起國內沖突。國防部長安德烈·拉夫科夫在議會審議過程中,曾直言不諱的指出,制定新版軍事學說就是“作為國家對世界地緣政治緊張形勢加劇的反應,是對顏色革命的回應”。它充分考慮了顏色革命與混合戰爭現象。
在變化的同時保持連續性,全面保留原軍事學說的防御性是新軍事學說的主要特點。不以任何人為潛在敵人,不威脅任何人,根據國家利益實施獨立軍事政策,奉行愛好和平的對外政策方針,主張通過談判與其他和平方式解決各種國際爭端,遵守不侵犯邊界與領土完整,既不向他國提出領土要求,也不承認來自他國的這類要求,“不覬覦他人土地,也決不把自己的一寸土地拱手相讓”。在奉行愛好和平政策的同時,將動用一切手段包括直接使用軍事力量捍衛國家利益。新軍事學說目的在于確保國家和平發展環境。
二、新軍事學說主要變化
新版軍事學說“經過深入加工修改”,是“一份新文件”。白俄羅斯安全會議介紹,新軍事學說與現行的區別是,明確了它同國家國防計劃文件的相互關聯性。此外,其他變化是:
一是新增兩個章節。增加了“主要術語與定義”章節。主要解釋術語與定義,新術語出現了諸如“軍事危險”“軍事政策”“軍事威脅”“局部戰爭”“非法武裝”“大規模戰爭”“國防基礎設施”“國防經濟”“軍事威脅上升期”“地區戰爭”“戰略威懾”等概念。增加了“國防經濟部門與軍事技術合作”章節。調整明確了國防經濟部門的任務與主要發展方向、國際合作的程序。并且,重視發展高技術領域相對集中的國防工業部門,以滿足軍隊現代化武器裝備需求。
二是對軍事沖突進行了新的分類。與現行軍事學說不同,新學說重視闡述可能引發國內武裝沖突的條件,揭示在各種沖突包括國內沖突中使用白俄羅斯軍事力量的目的,明確國家軍事組織現階段建設的主要方向。此外,細化了軍隊與其他軍事組織的任務。
三是“顏色革命”成為主要威脅。白俄羅斯國防部長宣稱,制定新版軍事學說是對世界形勢與“顏色革命”的反應。“顏色革命”、“阿拉伯之春”表明,現在推動戰爭時,敵人企圖制造國家內部形勢動蕩,點火內部沖突。“在擬定軍事危險清單時,最大程度地考慮到了重點從可能的外部威脅到內部威脅的轉變。”新軍事學說禁止白俄羅斯軍人參與境外武裝沖突。新版學說明確了預防措施,避免內部軍事行動蔓延,應對“顏色革命”與“混合戰爭”。
三、白俄羅斯存在“顏色革命”風險
軍事學說的變化,表明白俄羅斯當局對“顏色革命”的擔憂。白俄羅斯學者加林娜﹒彼得羅夫斯卡婭認為,新軍事學說把關注點從外部威脅轉向內部,表明當局主要擔心的不是直接入侵,而是“顏色革命”和“混合戰爭”。從實際情況來看,白俄羅斯當局的這種擔心不無道理,也有充分的理由對此憂慮。
一是白俄羅斯一直是西方“顏色革命”的重點目標國。蘇聯解體后,白俄羅斯曾在舒什克維奇領導下,實施自由體制和民主政治,完全倒向西方。1994年,盧卡申科成為首任總統,開始實行市場社會主義經濟。自此,白俄羅斯同西方的短暫蜜月結束,盧卡申科被歐美國家視為“歐洲最后一個獨裁者”,美國甚至把白俄羅斯稱為“暴政前哨”。美歐慫恿白俄羅斯反對派,利用總統選舉兩度在白俄羅斯策劃“顏色革命”,2012年7月居然還發生了2名瑞典人駕駛的輕型民用飛機擅自進入白俄羅斯領空,向首都明斯克及周邊地區空投800多個貼有呼吁“言論自由”和“人權”標語的玩具熊,以支持白俄羅斯反對派,反對現政府。
二是白俄羅斯存在“顏色革命”的現實土壤。經濟問題是西方推動“顏色革命”的一個重要借口。當前,白俄羅斯經濟陷入困境,世界銀行認為,處于近20年最大衰退期。2015年1-9月,白俄羅斯經濟下降3.7%, GDP降速為0.2%;失業人口4.37萬,同比增長一倍;實際工資收入同比減少3.1%。2015年1月至9月,其平均工資水平“縮水”232美元,截至2015年9月白平均工資水平389美元,同比下降37.4%。2016年1-4月其出口累計減少16.1%,貿易逆差進一步加大,5月其工業品價格指數環比上漲0.5%,較2015年12月份上漲6.1%。為拯救每況愈下的經濟、穩定金融,白俄羅斯政府2016年上半年成立了由國家銀行理事會主席與1名第一副總理共同領導的金融穩定委員會。經濟形勢惡化,是白俄羅斯拋出新版軍事學說的又一原因。
三是白俄羅斯存在“顏色革命”的政治契機。利用總統與議會選舉之機,掀動“顏色革命”是西方對獨聯體國家實行“民主化”改造、更迭不合意政權的經典作法與手段。2016年9月,白俄羅斯將迎來議會選舉月。白俄羅斯國民會議代表院(議會下院)選舉不遲于9月17日,國民會議共和國院(議會上院)選舉不遲于9月18日。對當局而言,這是權力最脆弱的時期,政治斗爭白熱化達到最高峰并極有可能演變成大規模抗議和“顏色革命”。
四、未雨綢繆應對“顏色革命”
白俄羅斯在應對西方“顏色革命”方面有著較為成熟的經驗。除努力發展經濟(消除貧困)、建設廉潔政府(廉明政治)外,還有著其他方面的一些具體應對做法與措施。
一是加強軍隊思想掌控。白俄羅斯軍隊是獨聯體國家中最具蘇聯色彩的軍隊。為加強軍隊思想工作領導并從思想上掌控軍隊,2004年2月,白俄羅斯國防部設立了國防部思想工作總局,局長是國防部長2名部長助理之一,是為數不多的國防領導成員之一(白俄羅斯國防部設1名部長、1名第一副部長與2名副部長與2名部長助理)。新版軍事學說明確還把“國家推行政策,加強社會愛國主義感情和準備捍衛國家利益,提高公民武裝保衛國家、對國家軍事組織機構軍人(工作人員)、退役軍人及其家屬進行社會保護的覺悟;反擊破壞性思想與宣傳,打擊利用信息溝通與信息心理方法與技術手段,破壞國家獨立、領土完整、主權與憲法秩序、制造國家動蕩、危害國家及其盟友軍事安全行為”,作為“保障軍事安全措施”中的兩項措施。
二是建立特種作戰力量。白俄羅斯也是獨聯體國家中最早建立特種作戰部隊的國家。早在2004年初,便在總參謀部內組建了特種作戰部隊局。2007年8月,在該局基礎上組建了特種作戰部隊司令部,編設3個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特種作戰旅,主要用于達成政治、軍事、經濟與心理目標,既即可獨立、又可同其他強力部門部隊協作遂行任務。三是臨機巧妙處置。2006年白俄羅斯干脆利落、十分優雅地應對了“矢車菊革命”(白樺樹)。特工部門沒有給搗亂分子設置障礙,但卻收走了組織抗議營地—即明斯克“十月”廣場需要的帳篷、食品和各種必需品,使抗議活動失去后勤支撐,無以為繼。而修改軍事學說,把主要威脅由外部侵略轉為內部應對“顏色革命”,可以說是一種應對層面的進一步提升,由具體操作層面上升到法律與工作指導層面的應對,也可以講,是一種未雨綢繆。利用選舉滋事,是西方及其在目標國內的第五梯隊推動“顏色革命”的一貫做法。2016年是白俄羅斯的議會換屆選舉年。9月中旬,白俄羅斯將分別迎來白俄羅斯議會下上兩院選舉,對此,西方與白俄羅斯當局的政治反對派不會無動于衷、袖手旁觀。為汲取烏克蘭的教訓,2016年1月中下旬,白俄羅斯特種作戰部隊組織了一次以應對“顏色革命”為背景的演練。
五、在西方與俄羅斯之間奉行更為平衡的政策
白俄羅斯與俄羅斯是獨聯體國家中走得最近的兩個國家,兩國擁有特殊的關系。
1996年4月2日,俄白簽署《成立主權國家共同體條約》,一年后又簽署了《成立俄羅斯與白俄羅斯聯盟條約》與俄白聯盟章程。
1999年12月8日,兩國簽署建立聯盟國家條約及其行動綱領,俄白合作上升到一個新高度。
其實,俄白關系也遠非表象中的那樣親密,兩國關系看似風風火火的背后,也潛藏著矛盾與問題,可以說,是外表風光、實質上卻并沒有那么好。在俄白關系日益走近的同時,白俄羅斯與西方關系卻是持續低迷與緊張,與俄白關系形成兩個極端。
為擺脫這種情況,近年來,白俄羅斯當局也在努力改善同西方的關系,試圖在同俄與西方關系中尋求一種新的平衡。
2016年1月22日,盧卡申科總統在白俄羅斯安全會議上解釋修訂軍事學說原因時指出,俄與北約國家矛盾加劇,白俄羅斯夾在雙方之間,就像夾在錘砧之間(意指兩頭都有危險)。出現了新的情況,需要作出相應反應。”修改后的軍事學說不再視西方為主要軍事威脅,只當作軍事危險因素。這種轉變某種程度上也是民心民意變化的反映與體現。
2013年3月白俄羅斯組織的一次民調顯示,同2015年12月相比,公眾親歐情緒提升,親俄公民下降。贊成加入歐盟的由19.8%提高至23.4%,反對的則由56.1%降至53.9%;贊成俄白聯合的由29.7%降至24.8%,反對的則由51.5%提高至52.4%;兩者中“二選一”,支持俄白合并的由53.5%降至48%,贊成加入歐盟的則由25.1%提高至31.2%。同時,對俄羅斯保持適度警惕與防范,在應對西方“顏色革命”的同時,也準備“應對類似克里米亞、頓涅茨克的事件”。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所研究員;【原創】來源:昆侖策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
網址: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