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我們看到一些所謂著名學者講話甚至國家核心期刊所發表的一些文章中引用了經典作家尤其是鄧小平的講話時,千萬不要馬上相信,一定要核對一下《鄧小平文選》和《鄧小平年譜》中的原文。因為現在在引用經典作家,特別是鄧小平的講話中歪曲篡改或者斷章取義的現象實在是太多了。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國際冷戰史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中國史學會理事、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當代文化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北京大學歷史系兼職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兼職研究員 、香港大學名譽研究員沈志華2017年3月19日在大連外國語大學的講座中公開宣稱,鄧小平認為對外開放就是對美國開放:
【毛澤東緩和與美國的關系是策略,是必須采取的安全策略,在鄧小平那里就是戰略問題了。中國要搞改革開放,就必須依靠美國,西方的資金、技術,還有國際市場,沒有美國帶頭,中國無法獲得。所以鄧小平說,二戰以后跟著蘇聯的都窮了,跟著美國的都富了,改革開放就是向美國開放。在這種情況下,再加上1985年中蘇關系正常化,中美關系全面升溫,中朝關系越拉越遠,他們在外交戰略的取向上已經沒有一致性可言。】
筆者看到以后十分懷疑,鄧小平作為一個重要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真的說過這種沒檔次沒水平的弱智言語嗎?于是,筆者查閱了《鄧小平文選》和《鄧小平年譜》,發現鄧小平的確談過對外開放與對美國等西方國家開放的關系,但是卻和沈志華的說法是完全相反的,即1984年11月11日在中央軍委座談會的講話中所指出的:
【一個對外經濟開放,一個對內經濟搞活。改革就是搞活,對內搞活也就是對內開放,實際上都叫開放政策。而對外開放,我們還有一些人沒有弄清楚,以為只是對西方開放,其實我們是三個方面的開放。一個是對西方發達國家的開放,我們吸收外資、引進技術等等主要從那里來。一個是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開放,這也是一個方面。國家關系即使不能夠正常化,但是可以交往,如做生意呀,搞技術合作呀,甚至于合資經營呀,技術改造呀,一百五十六個項目的技術改造,他們可以出力嘛。還有一個是對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的開放,這些國家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長處,這里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所以,對外開放是三個方面,不是一個方面。(《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8-99頁。)】
我希望大家可以對照一下鄧小平的原文以及沈志華的講話,相信這恐怕不會是理解上的偏差。雖然沈志華的真實水平只有初中畢業,但是哪怕是一個小學生,恐怕也不能說把鄧小平的原話理解成這個意思吧?因此,我們只能說,沈志華是對鄧小平的講話進行了有意的篡改。沈志華的粉絲們宣稱沈志華的所謂研究都是有充分歷史依據的,看看沈志華講話與鄧小平原話的對比,我們就可以明白其歷史依據到底有多么“充分”了吧!
有的朋友可能說,孤證不立,這只是鄧小平的一個講話中的觀點,說不定鄧小平在其他場合中說過沈志華那樣的講話呢!其實我們只要翻一翻《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就會發現鄧小平一以貫之的主張對外開放不僅僅限于美國,應該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開放:
【要擴大對外開放,現在開放得不夠。要抓住西歐國家經濟困難的時機,同他們搞技術合作,使我們的技術改造能夠快一些搞上去。同東歐國家合作,也有文章可做,他們有一些技術比我們好,我們的一些東西他們也需要。中國是一個大的市場,許多國家都想同我們搞點合作,做點買賣,我們要很好利用。這是一個戰略問題。《利用外國智力和擴大對外開放(一九八三年七月八日)》
我們感覺,歐洲比較開放一些,特別是技術上開放,我們比較滿意,當然不是完全滿意。所以我們確定的政策是同歐洲,包括西歐和東歐,發展友好合作關系。這不僅是立足于中國自身的發展,也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我們對荷蘭,對整個歐洲共同體的政策都是一樣的。我們同東歐也在發展關系,這是我們的新方針。《改革開放使中國真正活躍起來 (一九八七年五月十二日)》】
如果要是這些還不夠的話,那么,筆者希望能夠沈志華能夠站出來,明確指明鄧小平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場合說過“二戰以后,跟著蘇聯的都窮了,跟著美國的都富了,改革開放就是向美國開放”。據說沈志華先生掌握了大量的機密檔案,那么也可以說一說到底是哪一份機密檔案里記載了鄧小平的這個講話,不會是沈志華教授在廁所里聽墻根聽來的吧?
至于在鄧小平上臺以后,是否真的像沈志華那樣所說的采取了疏遠朝鮮拉攏南朝鮮的政策,導致兩國完全沒有共同的戰略利益而言呢?其實我們只要看一下《鄧小平年譜》,就會發現歷史的事實也和沈志華所說的恰恰相反。在八十年代,鄧小平長期是將南朝鮮問題與臺灣問題捆綁起來,宣稱南朝鮮與臺灣都是美國應該拋棄的“不沉的航空母艦”:
【1983年4月28日上午,鄧小平會見日本前外務大臣櫻內義雄一行。談到中美問題時,鄧小平嚴肅指出:美國對外政策中有一個說法,就是美國有幾個航空母艦,臺灣就是一個。里根說臺灣是老朋友。什么老朋友?我跟他們說,你們有幾個航空母艦。所謂航空母艦,就是美國的戰略基地。所謂老朋友,是空話,掩蓋著真實的東西,就是它要霸占那個地方。
1983年9月24日下午,鄧小平和胡耀邦同金日成舉行第二次會談。鄧小平在談到中美關系時說:里根競選時講了一些話,上臺以后,實際上執行的是兩個中國的政策。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在中東問題、南非問題包括南朝鮮問題上加強了對美國的批評,我們講四個航空母艦也講得多起來了。美國人說,你們為什么批評我們是霸權主義,不要這樣講,太刺耳了。我說,你這個航空母艦是什么東西,什么政策?《與臺灣關系法》是什么政策?這不是霸權主義是什么?
1984年4月28日上午,鄧小平在會見里根時,就國際戰略形勢和重大國際問題交換了意見。鄧小平指出:世界局勢不穩定,但爭取和平的前景良好。美國應從南朝鮮、臺灣、以色列、南非這“四個航空母艦”的政策中走出來,更多地考慮絕大多數國家、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利益和愿望,否則美國將同世界上十幾億人口結成疙瘩,美國不可能在全球戰略中取得主動。】
試問,在這種鄧小平把南朝鮮問題與臺灣問題捆綁起來,同時要求美國放棄對兩者的支持的政策之下,怎么能說中國與朝鮮“在外交戰略的取向上已經沒有一致性可言”了呢?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歪曲甚至篡改鄧小平講話成為社會輿論乃至學術研究中一種普遍的現象,而不是沈志華一個人。例如,社科院文學所的專家李輝凡和張捷就曾經《在學術評論能夠這樣寫嗎?》一文中批評了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俄語系博士生導師余一中擅自篡改鄧小平講話的行為:
【我們知道,小平同志在談社會主義時曾這樣說過:“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39頁)可是《能夠這樣寫嗎》的作者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即蘇聯搞的不是社會主義,在引用小平同志的話時去掉了其中的“完全”二字,變成“也并沒有搞清楚”。這樣一來,意思就不同了。我們開頭還以為是引者一時疏忽,但是查了查他的別的文章后發現,他早在1997年《我們應當怎樣接受高爾基》一文中就這樣做了;2002年他在《俄羅斯文學研究中的怪論》一文中也把小平同志這句話改成“蘇聯搞了幾十年社會主義,但什么是社會主義他們并沒有搞清楚”。最近除了在“評論”我們的文學史的文章中引用時去掉“完全”二字外,在《歷史真實是檢驗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重要標準——再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文中也繼續照此辦理。我們想在這里提醒他一下,他這樣做已經快要超出學術問題和學風問題的界限了,不要再這樣干了。】
在這里,筆者鄭重提醒大家,當我們看到一些所謂著名學者講話甚至國家核心期刊所發表的一些文章中引用了經典作家尤其是鄧小平的講話時,千萬不要馬上相信,一定要核對一下《鄧小平文選》和《鄧小平年譜》中的原文。因為現在在引用經典作家,特別是鄧小平的講話中歪曲篡改或者斷章取義的現象實在是太多了。
另外,中蘇關系正常化,也并不是像沈志華所說的是在1985年,而是在1989年中蘇兩國頂著北京反革命暴亂的壓力下進行最高級會晤才實現的。沈志華為什么把中蘇關系正常化的年代提前了四年呢?當然不排除是因為年紀大了記憶力減退的失誤,但是這個問題實在是太常識性了,初中生也應該知道,所以筆者猜測,不能排除沈志華是有意為之,希望突出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偉大,即他一上臺就實現了中蘇關系正常化。
以上只不過是沈志華講話中短短的一段,其硬傷就如此之多。有些公知宣稱,沈志華3月19日的講話講出了歷史的真相。其實,我們只要簡單的核對一下原始的文獻,就會明白他們口中的真相到底是個什么玩意兒。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偏見領先,成見為綱——從《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看沈志華的學風
2017-10-30鹿野:沈志華是怎樣用謠言攻擊中國對薩德的反應的? ——六評沈志華大連外國語大學講座
2017-04-07鹿野:戳穿沈志華關于中韓建交的彌天大謊 ——五評沈志華大連外國語大學講座
2017-04-06?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