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水平體現領導水平,而讀書則是領導干部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是,領導干部卻不同于在校學生,主要的已不再是掌握書面知識,而是要讀現實這本“無字之書”,亦即社會實踐。要讀好這本“書”,首先必須由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作指導,否則不能保證科學正確的前進方向;必須處于愛黨愛國愛人民的基本目的,否則就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此外,還必須崇尚科學,堅持真理,否則就不能引領時代,開拓創新,就會逆時代潮流而動,被歷史拋棄。
開卷有益,意即:打開書本,勤學好讀,就會獲得裨益。早在中國東晉末期,著名文學家陶淵明在《與子儼等疏》中便有“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的諄諄教誨。宋朝初期,宋太宗趙光義勤于朝政,刻苦讀書,日讀三卷,若漏讀則追補,在《澠水燕談錄》留下了“開卷有益,朕不以為老也”的切身感言。中國成語“開卷有益”即來源于此。
一、開卷有益。
那么,“開卷”究竟有何“裨益”呢?在此簡單介紹五方面的理由:第一,讀書能夠使人慧智。英國哲學家、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指出:“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充分掌握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理論能夠使人擺脫必然王國的羈絆,而進入自由王國的殿堂,科學地認知客觀世界,征服自然。偉人毛澤東酷愛讀書,終生與書為伴,他說:“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他的藏書大十萬多冊,一生博覽群書,僅《資治通鑒》即看過十七遍,七十多歲又開始學外語,彌留之際還在捧著《容齋隨筆》、《古文觀止》。第二,獲得專業知識技能,提高自身素質,達到為社會工作的能力。前蘇聯馬克西姆·高爾基認為:“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不僅能夠使人為社會做貢獻,而且也解決了自己的生活問題。全體國民掌握先進理論和科學知識無疑能夠提高整體國民素質,是促進再造國民性的必要條件。而黨員干部勤于讀書亦然,能提高全黨的整體水平。第三,汲取精神營養,陶冶情操。德國詩人馮·歌德認為:“讀一本好書,就是和很多高尚的人談話。”偉人的思想、英雄的壯舉、理性的思維、道德標準、人生價值等都可從書中獲得,可以提高人的思想水平,造就高尚的道德品質。第四,治國安邦,追求真理,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近代以來的資本主義無不借助于科學知識的巨大力量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發展,弗朗西斯·培根依此在《新工具》中做出了“知識就是力量”著名論斷。近代中國以來的仁人志士,為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遠涉重洋,到日本、歐洲、美國學習先進理論和科學知識。第五,讀書是人類獲得知識,征服自然的捷徑。根據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人的知識分為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但人的一生是短暫的,不可能事事實踐,一一驗證。盡量掌握已被前人實踐證明的真理、書本上的知識就成為獲得知識的捷徑,能夠產生事半功倍的效益。
由此可見,勤于讀書,裨益多多。不僅能夠增長個人的智慧,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更好地為社會做貢獻,而且能夠更好地推動社會的進步,改變民族國家的命運。當今時代,世界正在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迅猛不減,知識浪潮,此起彼伏,科技更新,日新月異。當代中國也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為切實科學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加強學習,勤奮讀書,鑄造科學的干部團隊,迎接科學的春天,創建科學的未來。
二、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領導干部的首選必讀。
其中,尤其是那些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歷程的緊要關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閃耀著馬克思主義思想光輝的代表性經典讀名著,更是黨的領導干部不可不讀、淺嘗輒止的精神佳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首先要讀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陳云、張聞天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選集、文集、文稿等。他們的思想理論是毛澤東思想集體智慧的結晶,不僅包括如何解決中國革命的主題,而且包括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以及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思想理論蘊含著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蘊含著豐富的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論的哲理。鄧小平是新時期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在新時期,鄧小平、陳云、江澤民、胡錦濤的文選、文集、重要講話等,都是必讀內容,其中包含著的如何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決策、重要思想理論等。正是運用毛澤東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是運用鄧小平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中華民族在半個多世紀中先后歷經了民族民主革命、政治革命、經濟革命等三大革命,實現了民族主權獨立,國家領土完整,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社會制度,使中國社會發生了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天翻地覆的跨時代的轉變,完成了西方在資本主義社會需要幾個世紀才能走完的歷史進程,大大推進了中國社會歷史的進步。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關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論必須掌握,其關于其關于人類社會的科學理論和和經典論斷必須掌握,并且會用。列寧、斯大林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寶貴經驗和科學探索仍然值得借鑒、學習。
領導干部還要經常性地學習閱讀重要文件,領會中央精神,理解全黨的工作。學習重要文件的范圍,不僅包括過去,而且包括現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匯編以及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
十五大、十六大、十六大、十六大、十七大以來黨的重要文獻選編。黨在歷史上一次次的重大決策、重要會議、重要指示等都是對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認識、分析、總結,凝結著全黨的智慧,代表了全黨的思想認識。
領導干部必須讀懂黨的全部歷史。因為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讀懂自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至今,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中央文件和領袖的思想理論,就懂得了當代中國政治的核心內容。所以,不僅要讀懂三十年來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史,還要讀懂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僅此還不夠,還要讀懂鴉片戰爭以來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
為什么要讀懂馬克思主義經典名著和中央文件?因為其中不僅凝結著經典作家的科學理論、科學思想,而且蘊含著他們的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既蘊含著他們卓越的決策方式、思維方式,也顯示著他們高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與為人對話,交流思想,以偉人的眼光和胸懷觀察實踐,是自己不斷接近偉人的認知水平,最終站在偉人的肩上,達到學勝古人,才勝今人效果。相反,黨的領導干部如果不讀懂這些經典名著,不領會中央文件實質思想,黨的政治思想就會枯竭,黨性就會失去支撐,黨的干部就會失去營養,黨的生命肌體就會受到危害,就不能肩負起黨的使命和民族的重托,就不能承擔起領導者的責任。
為什么必須學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共產黨人認識世界、觀察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讀懂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就可以運用其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作為領導干部,不讀懂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就既不能認知客觀世界,也不能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就不能把握主次、輕重、是非、緩急、先后,就不能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就不能在實踐中發現真理,堅持真理,更不能檢驗真理并發展真理;不讀懂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論,就既不能把握社會基本矛盾,把握社會發展規律,也不能科學把握和處理領袖與群眾的關系,更不能領導、組織、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并運用先進社會意識--思想文化指導社會實踐。由此可見,掌握哲學是領導成熟的標志。領導干部不懂哲學就不能“破題”,就難以引領時代,開拓創新,創建新局面。
為什么必須讀懂中國近代史?因為中國近代史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存在著歷史的發展邏輯,其上篇是中國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下篇則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不掌握此點,就不懂得近代中國社會是何等的災難深重,就不懂得中國革命的必要性和極其重大的意義,就會對中國近代史,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一知半解,甚至會站在今天的歷史橫截面上否定歪曲黨的歷史和豐功偉績。因此,一切共產黨的領導干部必須既是成熟的實踐者,還必須是共產黨的專家和雜學家。
三、讀書要講究方法。
如何讀書才能起到所期望的效果?讀書方法也很重要,否則徒勞無益,事倍功半。首先要掌握核心思想,抓住主題,把握實質。要搞清楚主題是什么,為什么確立這個主題。抓住了主題,就抓住了報告實質。圍繞核心主題,必然還有其它幾個方面或框架,并在邏輯的思路中閃耀著一些“亮點”,即新思想、新觀點。所有這些論述都無法脫離社會實踐的基礎,都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將以上幾點與社會實踐系統邏輯地聯系起來,就不難讀懂一篇報告、文章的主題、實質、核心思想等。即使一部論著,也不例外。
其次,讀書讀透讀活,系統鉆研,反復讀才能掌握。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每讀一遍,都會有收獲。書越讀越薄,因為懂了,書就會越讀越輕;因為熟了,書就會越讀越快。一部書或一篇報告,直到讀得滾瓜爛熟,朗朗上口,仿佛紙上的每一個字都能跳出來,讀到仿佛看到了歷史上正在發生的事件,鮮活的面孔、生動的舉手投足,以至穿透紙面看到歷史上起伏跌宕的活動,穿透理論紙面看到活生生的社會實踐。毛澤東讀書提倡“三復四溫”,對喜歡讀的書,總是一遍又一遍地研讀,一次又一次地加深理解。如《資治通鑒》讀了十七遍,《聯共(布)歷史簡明教程》、李達的《社會學大綱》讀了10遍以上,《紅樓夢》至少讀過10種不同版本。一些重要的馬列著作、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黨史類以及文學類的著作,他更是反復研讀。他要求一切有相當研究能力的共產黨員,都要研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理論。他還強調:“從擔負主要領導責任的觀點上說,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斗力量,并加速我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工作。”
再次,學思結合,將讀書學習融于工作中。領導干部經常拿出整塊整塊的時間讀書似乎不太現實,越是基層干部,越是不可能。怎么辦?必須提高讀書的實際效益。首先讀書要做到學思結合。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而書上寫的并非盡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科學真理。因此必須養成學思結合的習慣。青年時期的毛澤東曾批評學而不思的陋習。他說:“吾國二千年之學者,皆可謂之學而不思。”讀書不思考,不會辯證地學,不具備獨立思考能力,讀書質量就不會好。其次,要邊學邊干,將讀書學習融于工作中。領導干部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新情況、新問題,難以解決時,必須“翻卷”。這樣結合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效果也是很好的。再次,要善于讀無字之書。領導干部既要讀有字之書,也要讀無字之書。無字之書就是社會實踐,就是實際工作。只要善于廣泛觀察,深刻思考,結合實際,方法得當,這本書也不難懂。最后,遇到特別不易理解的要單獨做筆記,讀書中激發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也可以做批注,特別必要還可以做一個簡要的總結。
第四,結合實際,聯系實踐,為工作服務,為社會實踐服務,為人民服務。
讀書的目的在于獲得知識,掌握知識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領導干部讀書主要是為了管理工作需,指導社會實踐的需要。學而不用,即是紙上談兵,讀“天書”,讀“死書”,學以致用,沙場點兵、戰場談兵、商場談兵,才是黨的干部讀書的目的所在。毛澤東指出:“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這就是理論對實踐的指導,科技轉化為實用的生產力。
最后,持之以恒,養成讀書的習慣。長期堅持,就會有收獲。對興趣點,要有針對性地讀,關鍵地方要特別關注,弄懂弄通。毛澤東認為“積學貴有恒”,并寫過一副對聯自勉:“貴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日積月累,積微可見著。
四、出于愛黨愛國愛人民。
將讀書與黨的事業,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利益結合在一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以祖國之富強為己任。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自從西方列強以船堅利炮打敗腐敗無能的清政府,中國的國門頓時洞開,陷入了災難深重厄運。
為挽救中華民族于水火,中華民族革命志士不惜流血犧牲,中國各界仁人志士奔走呼號,中國知識分子立志革新革命,背井離鄉,遠渡重洋,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少年毛澤東剛讀私塾時就胸懷祖國,寫下“天井四四方,周圍是高墻。清清見卵石,小魚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遠長不長!”“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在長沙讀師范時與同學們一同名志:“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強則國富強,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青年周恩來立志救國,東渡日本并寫下壯嚴詩篇:“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資產階級革命家陳天華著《猛回頭》、《警世鐘》,發下誓言:“國不安,吾不娶。”他為雪國恥,復國政,全主權,以死激勵國人,投海殉國。資產階級革命家民主維新志士譚嗣同在變法強國失敗后斷言:“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在刑場上大義凜然,高呼:“有心殺賊,無力還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新中國成立后,著名核物理專家錢學森在得知新中國成立后,決心回國報效祖國。美國軍方認為,他無論走到哪里,都抵得上3-5個師的兵力,絕對不能讓他離開美國。他懷著對祖國人民熱愛,對新中國的美好憧憬,懷著多年深藏胸中的赤赤愛國之心,強國之夢,沖破重重阻力,經過五年斗爭,終于回到祖國的懷抱,為國家做出了杰出貢獻。這就是革新救國,革命救國,知識救國,科技強國。
領導干部將讀書的目的,置于如此的高度,立足本職,胸懷祖國,胸懷人民,放眼世界,與民族的命運,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相結合,就會感到讀書使命之神圣,作用之偉大,就能站在民族、國家的高度來觀察世界,就會獲得堅實的信心,感到無限的充實,在工作中形成戰略眼光,體會到人生價值的重大養育出崇高的品質和犀利的智慧。
領導干部將讀書的目的提升到如此的高度,讀書的價值就會驟然升華,就會產生為黨、為人民、為民族、為國家而讀書的無尚光榮之感,就會產生無限的動力,因為那是黨和人民的利益所在。這就是愛黨愛國愛人民的具體表現。
五、崇尚科學,追求真理,反對謬理邪說,反對封建迷信。
在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即已提出“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歸根結底,“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改革開放初,鄧小平進一步將其發展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世界在發展變化,物質的運動是永恒的絕對的。社會意識滯后于社會存在具有絕對性。因此,書本知識是不是絕對的科學,是不是真理,能否成功指導實踐,就必然依賴于實踐的檢驗,實踐是真理的源泉。
堅持實踐的觀點必須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尊重客觀實際。做到以下四點:
(1)把握事物的客觀性。真實性的材料必然是具體的,沒有分散的具體,就不能體現出客觀性。沒有對眾多具體的分析認識,就沒有把握事物客觀實在性的可能。只有在把握事物客觀實在性的基礎上,才體現出真實性、真實感,才能立足于堅實的基礎之上。(2)保持內在的邏輯性或條理性。邏輯性是指理論體系或理論結構的內在的緊密聯系性。這正如同客觀事實內部情節的緊密聯系性一樣。因為理論必然是對客觀事實的反映,它不能脫離客觀事實的原有邏輯。科學理論內含嚴密的邏輯,或者說,科學的理論是由嚴密的邏輯來聯接的。沒有嚴密的邏輯,就不是科學的理論。那樣,就既不能反映歷史事實本身,也不能突出主題,就必然得出模棱兩可的結論。(3)體現深刻性。對客觀事實的認識不能停留在膚淺的表層上,而必須洞穿表層,一針見血地指出客觀事實的內在本質,使認識到位,充分體現理論反應客觀歷史事實的威力。(4)保持準確性。這是對客觀歷史事實如何定性的問題。究竟如何定性,首先也要取決于客觀歷史事實本身。在對客觀歷史事實客觀量化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進行分析,做出科學的定性結論。量化必須以完整的材料為基礎,否則也不科學。真理的必然要求科學,科學是真理的杠桿,不科學就不是真理。
政治路線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黨的千千萬萬的干部,是支撐中華民族的脊梁,就是支撐當今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骨干力量。黨的領導干部更是中華民族的精華,黨的精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任務神圣而艱巨,任重而道遠,將來還會遇到新情況、新問題。為解決好這些問題,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發現真理,把握真理,堅持真理。以科學真理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檢驗真理,發展真理,獻身于對科學真理的追求。否則,就會走入實踐的誤區,陷入主觀臆斷,官僚作風的泥潭,就會像“山野村夫”而被拒絕于科學的殿堂之外。
領導干部讀書,還必須克服幾種錯誤。
第一,在讀書目的上,受中國傳統文化中封建的腐朽的沒落的,或資產階級剝削的價值觀念影響,信奉“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世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金錢萬能”的觀念意識,抱著“學優而為仕”、“做官為發財”錯誤目的。第二,在讀書方法上,堅持“唯書”原則,迷信書本,陷入本本主義的誤區,認為書上寫的印的都是千真萬確的真理;或在讀書時目的不明確,沒有選擇性,讀而不用,“博覽多專”;或讀而不精,蜻蜓點水,不求甚解,滿足于只言片語,一知半解,或葉公好龍,圖于形式,停留于表層,而不及實質,事倍功半。第三,在讀書態度上,當前仍然存在兩種錯誤傾向,一是將馬克思主義虛無化,存在著馬克思主義“無用論”、“過時論”的錯誤認識。共產黨的干部不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不讀中央文件,是黨性不純、作風不純的表現。黨的領導干部,如果不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武裝和指導,就會精神匱乏,營養枯竭,就不能體現馬克思主義的黨性,就會失去馬克思主義指導的前進方向,就會脫離社會主義道路。理論是思想的表達,是戰斗的武器。殊不知,沒有理論,就是沒有戰斗的武器。列寧指出:“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導的黨,才能實現先鋒戰士的作用。”馬克思主義政黨若不學理論就是敢當俘虜,就是自愿放棄意識形態陣地。一是停留在馬克思主義的現有水平,把馬克思主義當作一成不變真理,墨守成規,固步自封,作繭自縛,不懂得如何創新理論,不懂得如何檢驗真理,發展真理,甚至把機械地“翻譯概念”當作創新。實踐是真理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共產黨的干部信奉科學,要把科學真理當作指導實踐的思想武器,要善于科學調研,科學分析,科學判斷,科學決策,要善于發現真理,堅持真理,并檢驗真理。領導干部工作,若不堅持科學真理,就必然陷入謬誤。二者必居其一,舍此無它。因此,黨的一切領導工作都是科學與反科學的戰斗,是真理與謬誤的戰斗。
總之,領導干部勤奮讀書,益處多多,裨益多多,受益匪淺。讀書給人以智慧,使人明曉世界。讀書給人以修養,使人品質高尚。讀書可以獲得知識,而知識就是力量,既可以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工作,又可以支撐和推動科技發展;既是個人需要,也是大的需要,首先是黨的需要。尤其是黨的領導干部不讀馬克思主義著作,不學習中央文件,就是黨性不純、黨風不正的表現,就是犯了官僚主義的錯誤,就不能科學地指導工作,就會迷失政治方向。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杜家毫:領導干部要學好用好科學方法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學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重要論述的體會
2017-06-20?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